國安疫苗研發不可少 下場疫情 台灣應先撐100天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19日指出,台灣應結合東南亞市場積極進行疫苗研發試驗與生產,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必須在下一場疫情來臨時撐住最初的100天,等待來自本土或國際大廠獲得充足的疫苗,才能保護在第一線奮戰的醫護及警消人員。

國衛院指出,台灣在國際重大疫情時的疫苗完全依賴進口,疫苗先進國之研發意願、生產量能及品質、疫情期間國際供貨及運輸停擺、國際政治情勢等皆會影響疫苗的取得,衛福部應探討加速疫苗研發的試驗設計與法規挑戰,包括法規審查及接種策略如何考慮危機時之特殊性,引導本土研發疫苗在維護安全品質的前提下,加速國安疫苗研發進入並完成臨床試驗,盡速翻轉疫情趨勢並降低經濟衝擊。

國衛院表示,台灣雖有本土疫苗自製的量能,但疫苗內需市場及疫苗公司與生產廠的規模有限,難以支撐現代化疫苗廠的運營,無法獨力完成從疫苗研發到臨床試驗的全過程,因此極需拓展國際市場,新南向國家對台灣的生醫產品接受度高,然疫苗是高度管制的產品,需透過多方合作才得以拓展至有相同疫情影響之鄰近國家,如國產腸病毒71型疫苗在越南完成3期臨床試驗,疫苗效益卓著,2023年取得台灣上市許可,2023年5月申請越南上市許可。

國衛院表示,在下一場新興傳染病來襲時,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台灣必須因應國安危機100天,從本土或國際大廠獲得充足的疫苗,保護在第一線奮戰的醫護及警消人員。整合國內研發與產製量能,建立疫苗產業分工模式,且建立疫苗生產相關的耗材供應網絡,以提升疫苗產業的韌性,同時透過國際鏈結拓展國際市場及衛生外交,才足以應對新興傳染病可能引發的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