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以哈停火協議 中東和平未解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左)說服川普(右)參與空襲伊朗核設施行動。      (路透社)
崔進揆

美國總統川普與廿多位各國領袖於本月十三日在埃及召開加薩和平峰會, 簽署名為「川普永久和平繁榮宣言」,大致內容是支持川普稍早提出的「廿點和平計畫」,促使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釋放扣押的人質,並規畫加薩走廊的未來發展方向。

哈瑪斯於二0二三年十月七日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越境襲擊以色列並造成一千多人遇害,還有多人被擄走,以色列對哈瑪斯的報復。以哈戰火持續兩年,已造成巴勒斯坦逾六萬七千人死亡。

川普主導的「廿點和平計劃」,主要目的在解決人質問題,距離中東和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第一階段哈瑪斯已釋放在加薩遭囚禁兩年的最後廿名生還人質。但哈瑪斯是否願解除武裝?以色是否撤出加薩?以及日後如何治理等,都是相當棘手的議題。

 

人質終獲釋,中東和平未解

 

川普推「廿點和平計畫」、斡旋以哈停火,時機點上有兩個觀察:其一,以色列九月突然攻擊做為第三方調停者的卡達,引發海灣國家及國際震驚,而且,以色列已明顯侵犯卡達主權。

其二,川普在當時正積極爭取諾貝爾和平獎(後來並未如願);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因攻擊卡達遭受國際極大壓力,如果人質即時獲得釋放,可對內部有交代;對哈瑪斯而言,歷經兩年戰火,也很希望有喘息時間。

現在,人質危機雖已落幕,但哈瑪斯內部對於是否解除武裝,尚未達成一定共識。具體而言,只要以色列未完全撤離之前,哈瑪斯不可能自動繳械。

哈瑪斯內的激進派認為,巴勒斯坦要建國,武力抗爭有其必要,因此不願具體承諾解除武裝。其次,究竟由誰來執行哈瑪斯解除武裝?武器又該交給誰?目前也沒有一個國家挺身而出。

至於以色列會不會從加薩走廊撤軍?以色列聯合政府討論已久。拜登在今年一月卸任前推動停火協議時,以國極右翼閣員就強烈反對,強調在哈瑪斯被完全殲滅前,以軍駐守加薩有其必要,並以離職要脅,製造尼坦雅胡的聯合政府面臨瓦解的壓力,實質綁架了尼坦雅胡。

在以色列和哈瑪斯停火期間,巴勒斯坦人走過加薩城被摧毀建築的廢墟。 (路透社)
以色列不撤,哈瑪斯不繳械

 

川普的「廿點和平計畫」,終於讓廿位被擄的人質回到家園,雖然還有至少廿具死亡的人質大體尚未歸還,但以色列國內的民眾感到欣慰,只是主流民意感謝的人是川普,炎不是尼坦雅胡。

再從軍事觀點來看,兩年來,以色列向南控制了加薩大部分地區並建立了安全緩衝區,向北也解決了黎巴嫩真主黨在邊境的騷擾,對敘利亞的攻勢,也擴大控制弋蘭高地部分地區。此外,還成功說服川普參與空襲伊朗核設施行動。

對以色列而言,國家安全在短期內確實達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對於巴勒斯坦建國、地緣衝突等中長期的國安問題仍未解決。川普的「廿點和平計畫」就刻意迴避了以巴主權糾葛。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所產生的四項後果影響,值得觀察:

第一,沙烏地阿拉伯與巴基斯坦簽訂共同防禦協定,巴基斯坦與沙國同是伊斯蘭國家,更是核武大國,沙國找巴國撐起核子保護傘,等於對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產生不信任。

第二,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同時和哈馬斯、黎巴嫩、敘利亞、葉門交火,加深周邊國家對於以色列的不信任感,將阻擾美國想推動以、沙相互承認的和平進程。

第三,伊朗的核設施遭嚴重破壞,會更加刺激伊朗擁核的決心。

 

巴人苦難,以國形象大折損

 

第四,以色列的報復行動,剛開始受到國際社會的同情,認為以色列有自衛權。但隨著加薩走廊遭嚴重破壞,演變成種族清洗、屠殺,國際輿論對以色列愈來愈多的不滿與批評。

九月的聯合國大會,許多國家認為,唯有接受「兩國方案」,才能解決加薩人道危機。包括英國、法國、西班牙、澳洲等傳統上的親美國家,都公開站出來承認巴勒斯坦。

目前,在聯合國一九三個會員國中,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已達四分之三,五個常任理事國裡,只剩下美國不承認。這是巴勒斯在國際上的一大勝利,卻是加薩兩百萬巴勒斯坦人的苦難所換來;而以色列的國際形象則受到很大的折損。

至於巴勒斯坦的建國之路,聯合國主張的「兩國方案」涉及戰後的重建與治理。多數的巴勒斯坦人強調要「巴人治巴」。但川普要籌組的重建治理特別委員會,基本上排除了巴勒斯坦人參與,這將使其民意基礎及正當性大幅下滑,必會遭到巴勒斯坦激進團體的持續抗爭。

川普在埃及主導的和平峰會,中國大陸、俄羅斯都沒有受邀參與,明顯刻意排除了中國大陸介入。但大陸外長王毅日前已提出「巴人治巴」的呼籲,以及堅持「兩國方案」大方向不動搖,才能達成巴以之間的長久和平共存。美中強權在中東的區域也在持續較勁。

以色列特拉維夫海灘上豎立著一塊巨大「感謝」標牌,還有一面以色列國旗,以及川普的頭像輪廓。 (路透社)
以哈議題極敏感,台要小心

 

以哈戰火雖距離台灣遙遠,但今年七月間,傳出台灣承諾捐款資助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屯墾區的醫療計畫。雖然我外交部解釋聚焦在人道援助和醫衛合作,且還在討論階段,但仍引發熱議。

其實,近幾年來台灣和以色列往來密切,包括學術界、智庫都有交流;台灣若要前往進行醫療合作,除了可能是政府的施政考量外,從台美關係著眼,某種程度是對美國釋出善意訊號。

但台灣要注意歐洲國家的輿論已經轉向。台歐關係也相當重要,有些做法或可能與歐盟相牴觸;如果要對當地進行人道救援,可直接援助加薩或交給相關聯合國組織、團體執行,避免產生爭議。畢竟這個議題在國際上極其敏感,要非常小心。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崔進揆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