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染房 邱千芳打造循環基地

邱千芳教導著大家菱角染。(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下營報導

「天然ㄟ上好」,喜愛各種工藝的茶布屋植物染老師邱千芳,與好友們獲得一塊農民贊助的五分地,將做為永續循環的基地,種可以食又可以染的果樹,邱千芳表示,許多農廢料可以染出絢麗的布顏色,如此可減少環境負擔,還可創生地方產業,是一生值得做的一件事。

喜愛染布的邱千芳,四季總有可以染的農廢料,光輝的十月,她就以正值產期的官田菱角殼做染料,並自己縫製出手提袋,再指導大家用菱角染來染提袋,染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菱角染提袋,看到大家臉上露出滿滿的成就感,這也見證了農廢變彩色的美麗模樣。

不論是洋蔥染或菱角染,或是福木或是構樹等,都是天然的絢爛色彩。(記者張淑娟攝)

邱千芳指出,不論是洋蔥染或菱角染,或是福木或是構樹等,都是大地給予我們的絢爛色彩,也是循環經濟,更是ESG(永續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自己著迷於循環工藝,如今與好友相約打造五分地的循環基地,同時還要結合各種傳統工藝的傳承人,一起發揮永續工藝生活。

由於下營區已爭取到農村再生,也爭取到地方創生,且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體現著「天然ㄟ上好」,大家彼此結合,不論是一畝田的吃香草、玩香草、手作香草等養生方式,或者是茶布屋的植物染工藝,把農廢變色彩,或是七逃藝術帶著大家體驗最自然的生活小旅行,都讓人感動著對環境的敬重。

因此邱千芳表示,推動五分地的循環基地,種下可以生生不息的樹,不只是減環境負擔,更創造了經濟價值與文化傳承,為永續生活發展提供具體的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