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主動脈瘤像是個「不定時炸彈」,若破裂恐導致患者猝死。台北榮總率先引進最新「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成功治療多例主動脈弓部瘤患者。該治療具有傷口小、風險低、恢復快、住院期短等優點,適合高齡或曾接受相關手術及風險較高的患者。
一名63歲男性,過去曾因主動脈剝離接受傳統開放式胸主動脈置換手術,後續追蹤發現弓部動脈瘤逐漸增至8公分,接近通往腦部的3條重要血管分支,但由於是二次開胸,手術風險高。北榮團隊利用率先引進的「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不必繞道且依病人主動脈態樣量身訂做支架,順利完成手術。
收治個案的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表示,主動脈瘤其實不是癌症的腫瘤,而是主動脈壁異常膨大變成氣球囊狀,若破裂會導致患者猝死,像個不定時炸彈。
陳沂名指出,正常人的主動脈直徑平均約3公分,若產生動脈瘤,6公分是門檻,超過6公分就有破裂風險,小於6公分時破裂風險不到萬分之一,當腫瘤大於6公分,破裂風險就增加7%到12%。
在所有主動脈疾病中,又以主動脈弓部瘤最複雜,陳沂名說,由於主動脈弓部上方有通往腦部的3個重要分支,一旦出現弓部瘤,不僅有破裂危險,亦增加中風風險。主動脈弓部瘤為退化性疾病,好發於70歲以上男性、有抽菸習慣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病史的患者。
在治療方面,陳沂名表示,傳統開胸手術傷口大小約20公分,手術時間至少8小時起跳,對患者跟醫師來說都是體力考驗;現在以微創主動脈支架置入手術為主流,但通常需先進行頸部繞道手術,卻不見得每個患者都適合。
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不需先進行頸部繞道重建手術,可依病人主動脈態樣量身訂做支架,由鼠蹊部進入置放,傷口僅約0.5公分,具有傷口小、風險低、恢復快、住院期短等優點,適合高齡或曾接受相關手術及風險較高的患者。
陳沂名提醒,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如不定時炸彈,其中如胸痛、背痛為常見警訊。建議民眾戒菸、控制三高、定期追蹤,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釀成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