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素有全球機器人與無人機領域的最高殿堂世界機器人高峰會(WRS)舉辦「惡劣環境無人機挑戰賽(HEDC)」,工研院十月中旬首度參加,即在日本、臺灣、厄瓜多、新加坡等隊伍中,以「自主研發的多功能無人機系統整合技術」勇奪亞軍,更創下賽史兩項首例紀錄,包括首度飛抵最遠端搜救點,及首度成功以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進入建物內部偵搜,展現臺灣在無人機技術整合與任務落地的國際影響力。
工研院表示,比賽於日本福島濱通機器人實證場域舉行,模擬地震或重大事故後道路中斷、通訊受限的極端環境,要求參賽隊伍在一小時內完成「長距離飛行勘災製圖」、「受困者識別與精準投遞」及「室內建物偵搜」三項高強度任務。賽事難度高、變數多,是對於各國無人機技術整合與臨場應變的終極考驗。
工研院無人機團隊挑戰跨海航線、強風干擾與通訊頻段限制,創下 HEDC 賽史首例,以多旋翼無人機酬載搜救無人機完成飛出外海,在惡劣環境的考驗下,完成十三公里長距離海上飛行的航線,首度精準抵達搜救點並執行任務,並且運用無人機運送小型無人機FPV到達任務地點再進行施放。工研院FPV無人機更突破低通訊延遲下穿越狹窄空間與遮蔽區域,成功精準三次進出建築物,進行室內影像偵查與倖存者判定。
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組長陳文泉指出,災害現場考驗的不是單一技術,而是對於無人機整機系統最大能力展現,包含無人機高可靠度、通訊策略、感測融合應用與硬體效能算力的整合系統應戰,未來將攜手團隊打造能在極端環境下自主決策、即時行動的智慧無人機系統。
資通研究所副組長楊淑敏則說,未來將聚焦多通道中繼、衛星通訊與輕量化 AI 模組研發,提升無人機於救災與公共安全任務的即時決策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