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言:互信是維持兩岸和平前提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二十二日在台灣光復八十週年研討會發言指出,當前兩岸關係的最大問題,不在軍事對峙或經貿競爭,而在於「沒有共同的政治基礎與民族認同」。他強調,政治互信是維持和平的前提,若沒互信,任何交流與協議都難以落實。

夏立言說,二0一六年以後,民進黨政府全面中斷兩岸官方溝通機制,並以「國安化」的方式限制民間交流,將學術、觀光、宗教、體育等往來都納入政治敏感範圍,導致互動急遽萎縮。這種作法不僅無助於安全,反而強化對立,使台灣社會在「反中」與「恐中」情緒中失去理性空間。

他進一步指出,兩岸人民之間並無根本敵意,民進黨政府卻把所有與大陸有關的往來都視為威脅,這不僅使台灣失去經濟與區域整合的機會,也使台灣陷入國際孤立。」真正的國家安全應建立在溝通與理解,而非封閉與對抗。

他回顧馬英九任內兩岸政策經驗指出,當時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雙方建立制度性溝通平台,包括陸委會與國台辦互設聯絡窗口,簽署二十三項協議,覆蓋經貿、航運、文化、教育、旅遊等面向。「這些實際成果證明,只要有共同政治基礎,兩岸就能務實對話、互利合作。」

夏立言強調,「九二共識」的核心精神是「求同存異」,既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也保留「各自表述」的空間。這不僅是政治語言,更是實務操作的平台。他批評現任政府刻意將九二共識等同於「投降」或「統一」,這是錯誤的詮釋與刻意的汙名化。

夏立言強調,「九二共識不是歷史包袱,而是現實工具」。唯有在「一中各表」框架下恢復溝通,台灣才能在兩岸與國際之間取得最大空間。他呼籲朝野及社會各界正視歷史脈絡,理解維持和平的必要條件,不要讓政治對立成為世代之間難以跨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