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奇美推「蜂巢式」照護 跨領域團隊支持患者重返生活

柳營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張擇民表示,院方為口腔癌病患推「蜂巢式」照護,以跨領域團隊一起照護病人。(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口腔癌患者接受手術及化、放療後,常面臨吞嚥障礙、營養不良、口腔感染等問題,影響病人生活品質及社交參與,柳營奇美醫院推出跨領域團隊的「蜂巢式照護」模式,結合口腔機能健康操,在術前即啟動復能訓練,成功減少平均住院天數,降低術後疼痛及困擾。

柳營奇美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張擇民表示,「蜂巢式照護」模式係跨領域團隊一起照顧病人,團隊成員涵蓋:口腔顎面外科、整形外科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護理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及個管師,共同合作處理術後口腔傷口照護、營養強化、吞嚥復健、肩頸機能訓練及心理社會支持等,以確保從住院到出院獲整合照護。

針對高齡、嚴重營養不良或家庭支持系統不足等高風險個案,啟動計畫性整合照護,並進行居家訪視,協助解決病人在家庭環境中的實際照護難題。

根據柳營奇美醫院臨床統計,透過跨領域的「蜂巢式照護」,讓病人即時獲所需的醫療護理、營養、復健及心理支持,有效減少住院天數至少二至三天,出院後十四天內再次入院的機率減少到零;病人術後平均「疼痛指數」、「生活困擾程度」都降低,病人在住院期間獲得完整的照護與自我訓練,出院後可穩定生活。

該院醫療團隊亦推動「34353口腔機能健康操」,包含張口、咀嚼、吞嚥、頸部與清潔等十三個簡單動作,在術前即訓練,改善其張口度、舌頭活動度、吞嚥肌肉及脖子肌肉的強化,搭配加強病人口腔清潔,讓病人更快出院,出院時病人能自我進食能力也大幅提升;三個月內能達到可安全進食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七;對口腔癌病人術後照護品質優良,去年全國醫療品質競賽中獲銀獎殊榮。

張擇民表示,口腔癌除醫療介入,心理與恢復期疼痛照護不可忽視,疼痛及心理壓力改善,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也能降低對止痛藥的需求,期望透過提升口腔癌術後照護的品質,促進病人重返社會與職場,重拾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