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每年泰國陰曆十二月十五日是泰國的水燈節,放水燈有感恩、祈願、贖罪甚至示愛等多種意義,人的願望將託付河流送到神明前,水燈節也是泰國一年中最溫柔、最浪漫的時刻。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台南市第一服務站廿三日也邀請新住民朋友體驗水燈DIY並了解泰國文化。
今年十一月五日適逢泰國水燈節,水燈節的起源莫衷一是、並無確切定論,相傳始於泰國的素可泰王朝,泰王一名貴妃娜諾帕瑪絲以香蕉葉疊成蓮花形的水燈,擺放水果、鮮花及香燭放在河上漂流,表達對佛祖、河神的感激。泰王見到水燈十分高興,衍伸成為全國的慶祝活動,水燈節時節,國王也將與王后、妃嬪乘龍舟遊河,臣民在河中共同慶祝、水燈與星空輝映。
水燈節演變迄今,如同泰國的情人節一般,除男女放水燈約會外,家人親友也會偕手放水燈,向水神祈願。台南市第一服務站廿三日特別邀請泰國新住民講師張喜緣分享泰國文化、帶領新住民朋友共同製作水燈,感受節慶氛圍。張喜緣也特別介紹泰國的語言、飲食及傳統文化,讓參與者體驗泰國獨特文化魅力。
台南第一服務站主任林志鴻強調,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共融的社會,新住民朋友帶來各國豐富的文化底蘊,讓在地生活更加繽紛多彩。未來將持續推動多元文化課程與友善措施,打造共融及溫馨的生活環境,讓「多元共融、幸福臺灣」的理念在每個角落綻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