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發表白皮書,針對能源轉型遭遇的困難,向政府提出需求及對政策建議。理事長侯永清二十三日表示,希望政府能夠確保未來十年的用電量無虞,供電穩定性滿足產業需求,綠能供應量要足夠。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舉辦年會。侯永清指出,協會統計會員廠商未來十年的用電量,並向政府提出需求,希望能夠確保未來十年的用電量無虞。
除了總電量要夠之外,侯永清表示,希望在一些極端情形下也能夠持續供電,在供電穩定性方面能夠滿足產業的需求。因為短時間斷電,對製造業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侯永清強調,碳排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議題,希望在綠能供應的量也要足夠。依據政府規劃,綠能可以符合產業需求,目前比較擔心的是執行力,希望能夠定期檢驗,確保綠能能夠依照規劃開出。
侯永清並表示,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雖然耗電,不過是先進製程不可或缺的機器;此外,製程技術每推進一個世代可以省電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所有裝置可以省電,也有助於全世界省電。
至於輝達計劃在台灣籌組一千人的研發團隊,是否會對台灣企業人才造成排擠效應?侯永清認為,人才一直不夠,應思考將高產值的好產業、好公司引進台灣,再進一步擴大人才供給,而不是一開始因為有挑戰,就把好企業阻擋在外。
另外,台積電前往美國投資設廠,帶動台灣企業跟進赴美國投資。對此,侯永清表示,協會了解每家公司去美國投資會遭遇不一樣的挑戰,會收集相關資訊並轉達美國政府,大致是土地取得及法規簡化等。
對於美國先前拋出半導體製造台灣與美國五五分說法;侯永清表示,目前了解美國比較傾向對於國內需求希望能有百分之五十在當地生產,因為美國需求的半導體不是只在台灣生產,還有其他很多地方,協會在釐清如何分配,以及如何符合美國需求後,再評估怎麼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