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
今年是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八十週年,也是國父遺囑所示中國「追求自由平等」成功的八十週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中國在軍備極度落後、物資極度匱乏、準備更加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抵抗亟欲併吞中國的日本。
八年全面抗戰,在中國戰場一共進行了重大戰役二百餘次,大小戰鬥近廿萬次;中國部隊殲滅日軍一五四萬人,佔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人數的百分之七十。但中國受創慘重,傷亡三千五百萬人當中,有三千萬為平民。中華民族以血肉之軀,以重大犧牲換來民族自由,並對世界和平作了最壯烈的貢獻。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美國羅斯福總統、英國邱吉爾首相和蔣中正委員長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決議中美英三國堅持對日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歸還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佔一切島嶼;日本自中國所竊取的所有領土,如滿洲、台灣及澎湖,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中美英三大同盟國深知朝鮮人民所受的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間,使朝鮮自由與獨立。
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中美英蘇諸同盟國簽署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諸項內容必須得以實施,等於確認由中華民國收回台灣澎湖。一九五二年四月廿八日,同盟國在舊金山與日本簽定對日和約,兩岸因為政治分裂未能受邀;不過正是當天,日本全權代表河田烈在台北和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長葉公超簽署了「中日和約」,正式宣告中華民國對台灣澎湖擁有主權。
八年抗戰全民血淚交織,民族存亡曾經懸在旦夕。在此之前,台灣在「馬關條約」割讓日本之後,台灣民眾在鐵蹄之下遭受蹂躪五十年之久。我們並非刻意重提日本殖民台灣不堪的歷史,更非蓄意製造彼此仇恨。但台灣人可以忠厚卻不能鄉愿;歷史可以原諒卻不可以遺忘。正是中華民國全民對日艱苦抗戰獲得勝利,台灣方能重見天日,不再遭受異族壓制。以中國百年來的積弱不振,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列強欺侮侵略中國不知凡幾,其中尤以日本對中國的壓迫殘害最甚、最重。民族自由絕非倖至,正是打敗了殖民主義和侵略者,正義方能揚眉吐氣。但也唯有牢記歷史,才能有持久的和平。
在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前夕,台灣民進黨政府自賴總統以下諸多官員,輒將抗戰勝利稱做「終戰」,殊不知他們從日本史觀出發曲解歷史,是對千千萬萬抗戰犧牲將士,和台灣抗日英靈的無情褻瀆。林佳龍主持的外交部尚且刻意淡化「開羅宣言」,彷彿重回陳水扁總統所提老掉牙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不久前,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甚至說「沒有臺灣光復節」,渠割裂歷史記憶,傷害族群感情,更是莫此為甚!
十月十八日,賴清德在高雄指出「談到國家,一定要先有主權,有主權才有國家,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實情是,在台灣,這是假議題,因無人會「不要主權」;關鍵是「如何護衛主權」而非指桑罵槐,無端指責在野黨,或繼續模糊矇騙。同一場合,賴總統再次批判「九二共識」,認為「和平不可能依靠一紙協議」,說「九二共識」是搞「假和平」;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馬英九總統曾為兩岸關係造就了和平榮景。賴清德不接受「九二共識」,那就請拿出真本事,開啟新的論述以創造「真和平」,莫使兩岸繼續兵凶戰危。
我國以「一中憲法」立國,「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倘中華民國被掏空,台灣也就岌岌可危。寄望賴清德莫要閃躲,常言道「不誠無物」,賴清德自必守憲護憲,才能獲得朝野尊重,並保障國政運轉。八十年前,因為「有中華民國才有台灣」;八十年後,不變的還是「有中華民國才有台灣」,賴政府不要看不清楚這點。
(作者為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中美文經協會秘書長。本文由梅花新聞網授權節錄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