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灣府城隍廟乙巳年禮斗啟建科儀每年都在農曆九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舉行,即日起受理登記,二十五日就有位來自新加坡的香客登記「東斗首」,近幾年台灣府城隍信仰逐漸影響到國外。主任委員郭榮哲表示,往年斗燈點蠟燭,因最多只能點兩天,今年改用永不熄滅的LED,沒有明火,也較安全。
郭榮哲指出,原先該廟禮斗祈安科儀都在四月舉行,由於天氣炎熱,數年前才改至秋高氣爽的農曆九月二十五日起三天舉行,今年剛好是國曆的十一月十四至十六日,仍禮聘府城延陵道壇高功道長吳政憲主法。
郭榮哲表示,近幾年禮斗法會都是各廟的重頭戲,該廟參加的人數也逐年成長,以去年為例,參加神明首的約有六百人,參加平安首的有二千六百人,今年應該還會破紀錄。

台灣府城隍廟神明斗從一斗十萬元的府城隍斗,旗下有福慧雙全的觀音佛祖斗、禮懺赦罪的地藏王菩薩斗、財源廣進的福德正神斗,都是三萬六千元,另外還有東南西北中的五斗星君斗,每斗一萬元。一般民眾若經濟不允許,還有每斗只要三百元的「平安斗」可以選擇,往年也是參加最踴躍的。
郭榮哲表示,台灣府城隍廟的祈安禮斗科儀都遵古法進行,各斗除白米之外,還有涼爽、疏文、七星劍、令牌、剪刀、秤砣、鏡子和文工尺,足足九項,不同的是城隍斗、觀音斗等斗母裡面的米有三台斤、小斗一台斤。禮斗科儀結束後信眾還可將斗帶回家,但拜完還要歸還。
府城各宮廟最近都在舉辦禮斗法會,大部分都做三天科儀,比較「功夫」的做足九天,費用「三不等」,但由於禮斗法會是各宮廟除過年之外最重要的收人來源,所以大家都卯足勁在辦。禮斗主要目的在讓自己和家人趨吉避兇、元辰光彩,至於有沒有效果,則見仁見智,反正有拜有保庇,這是台灣人心中都有的宗教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