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一張傳統鑿孔穿刺的竹凳子不只是新娘的嫁妝,還具有助產的功能。竹藝師傅李天生表示,傳統竹凳子倒置時,就是讓產婦坐在上頭助產用,也是新娘的腳踏椅,俗諺說「腳踏高高,嫁到人家,生子中狀元」,而如此多元的竹凳,是有美麗的傳說和歷史文化。

左鎮處處可見刺竹成林,昔日刺竹的筍可食,如今各種筍都有,刺竹的筍就少人食用,不過,懂得吃的人,也能將刺竹筍變成好滋味。由於左鎮人口外移,古早刺竹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和器具的素材,如今早被各種塑料替代,刺竹的功用大大減少,進駐左鎮的藝術家林昭慶以「常在生活空間」喚起大家對竹子的記憶,不只推動竹編工藝,也由在地老師傅李天生指導傳統鑿孔穿刺的竹家具手工製作,果然培訓出一批傳統竹凳好手,現正在左鎮老街尾展出。

因竹凳已少見,吸引不少民眾利用連假來到左鎮老街觀賞,而展場原本是老街尾的廢棄房舍,在林昭慶用心的重新打造下,不只變身成古色古香的紅磚屋,昔日曾住過這房子的房客,遠從香港回到左鎮,看到自己曾住過的房子變得如此清雅,歡喜之情溢於言表,更看到昔日的竹凳子,如今竟有一批傳人,似乎又看見左鎮的閃亮日子。
常在的老師孫堂珠也向來參觀竹凳展的遊客們導覽,並透過影片來呈現十六名學員學習採竹、剖竹、鑿孔等過程,辛苦終有所成。老師傅則告訴遊客們竹凳子是大有來頭的,早期新娘的嫁妝一定有竹凳,而竹凳有許多功能,其中還是新娘的踩腳椅,迎娶時,新娘坐著會踩在竹凳上,媒人婆會說吉祥語「腳踏高高,嫁到人家,生子中狀元」,而該竹凳也成嫁妝一起到夫家,新娘生產時,竹凳就成了助產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