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伯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光復鄉市區,許多居民無家可歸。中央派出軍人背景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將軍,輪任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果斷霸氣的行事風格,引發關注。
季將軍的軍人特質,讓人想起前台灣省長宋楚瑜所任用過省府研考會主委夏龍(一九四○~二○一三)。宋、夏都出身蔣經國辦公室,因為宋競選省長,夏提早退伍,一路追隨宋楚瑜上山下海,成為核心幕僚,落實省長對各縣市鄉鎮開出的大小支票,極有效率,可惜太早離世。宋楚瑜追悼這位陸軍退役少將時深有所感:「重大政務、政策執行,一定要有人管考,沒有追蹤就沒有執行力。追蹤不是打官腔、震怒,追蹤是找出問題所在,提出解決對案…」這番話,也令人想起美濃大峽谷弊案引發的「震怒」風波。

有媒體報導,「季連成將軍父母因越戰撤退來台,小時過住過『富台新村』,讀完台東市新生國中即投身軍旅。」這樣的敘述過於簡略,而且距離事實太遠。
事實是,季連成父母是國共內戰末期,一九四九~一九五○年左右國軍黃杰殘部,由廣西撤退到越南境內的,入境後就被解除武裝,離戰場還有十萬八千里。
季連成媒體報導所謂的「越戰」,與一般人記憶中的「越戰」無關,因為三萬多名國軍殘部退入越南後,就被殖民地的法國軍隊解除武裝,以「保護」名義集中軟禁在南越外海暹羅灣的富國島,直到一九五三年,才同意陸續轉運回台灣,重新整編。

且說二戰之後,列強亞洲的殖民地印度、韓國、印尼陸續尋求獨立,獲得成功。法國則在中南半島重建殖民地,胡志明也率領越南獨立同盟會(越盟)成立政府,尋求越南民族獨立,一九四六年十一月談判破裂後,雙方開戰。
其中位在越南西北角、越寮邊界的奠邊府之役,屬於決定性的戰役,而且最為著名。此役越軍傷亡兩萬五千人,擊斃法軍二千二百四十人,包括大量軍官;兩名少將先後飲彈自戕,一萬零九百九十八人被俘。一九五四年年五月七日,奠邊府法軍司令卡斯特里率部投降,從此退出亞洲戰場。法國對越南的七十年殖民統治也因而畫下句點。
自從黃杰率殘部來台後,軍方在台北、台中、台南、台東、中壢設置「富台新村」(寓意「赴台」)安置軍眷。台南的富台新村,二○○三年與實踐二村、樂群新村、光復新村等,共同改建為「長榮新城」。出身台北富台新村的前陸軍司令楊天嘯上將,就是在富國島出生的。如今越南富國島已成觀光勝地。

如今人們記憶中的「越戰」,通常是指一九六○~七○年代,美軍協同南越對抗北越與越共的戰爭,最後在一九七五年,以越軍潰逃、美軍倉皇撤出,南越淪陷告終。越戰期間,南韓曾經派出精銳的「白馬師」參戰,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也躍躍欲試,但美國擔心中共介入,始終不同意,台灣只能派出軍事代表團,提供政治作戰經驗。
南越陷共後,大批難民流亡海外,乘船逃難的,有的半途沉船被台灣漁民救起,有的漂到南沙太平島,我軍艦和漁船共營救了五十一船難民,共二千多人,最後都送到澎湖兩處難民營;住了幾年後,有的留在當地,小部分到歐洲,大部分都去了美國,重新生活。
曾在澎湖服役的紀錄片導演劉吉雄,多年前先後做了三個古怪的夢,發現空置的難民營面臨拆除,開始追蹤越南難民的下落及其生命故事,主要是多位在澎湖出生的難民小孩,搜集了許多資料與舊照,還遠赴美國洛杉磯拍了小孩成年後結婚生子成家的鏡頭,結果拍成一部紀錄片《陌生人和他們的小孩》,日前在各地上映,頗獲好評。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