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停砍公教年金合情合理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10月22日宣布,啟動停砍公教年金修法,並強調推動修法是停砍,不是恢復,為的是爭公道、要尊嚴。(中央社)

國民黨立院黨團日前啟動停砍公教年金修法,計劃停止所得替代率逐年降低,並縮短制度檢討年限。這一動作立即被民進黨污名化為「反年改」,攻擊國民黨是要走回頭路。孰是孰非?自然有探究必要。

二0一八年的年金改革後,退休公教人員除了百分之十八的優存逐步歸零,還要連續十年遞減退休所得,每年砍百分之一點五,若干早期退休金只有三至四萬元的退休公教人員,更被砍到幾乎不敢去看醫生,沒錢請看護的慘況。在此同時,國內的通膨率已經連續三年超過百分之二的警戒線,物價不斷上漲,退休公教人員的壓力越來越沉重。在此情況下,退休公教人員希望退休所得替代率停止往下扣減,當然可以理解。

然而,卓榮泰卻表示,年金改革制度是希望確保每個世代的公平正義,若走回頭路,國家財政會發生困難;教育部更聲稱,倘若提前停止替代率逐年調降,教育人員退撫基金將提前三至四年用完,衝擊三十年財務安全的目標,基金財務不足的問題轉由下一世代承擔。顯然,民進黨政府把停砍年金上綱到世代公平正義,這個大帽子扣下來,國民黨的修法不只是「反改革」,而且是增加下一代的負擔。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比起公教人員退撫基金,勞保財務危機更大。根據去年公告數據,勞保普通事故保險費全年收支逆差擴大至六六五億元,不僅較前年增長二一九億元,也創下歷史新高;並且是自二0一七年首度出現「收不抵支」以來,連續第八年出現財務逆差。對此狀況,政府在二0二二年撥補二百億元,二0二三年撥補三百億元,去年又再撥補三百億元。這表示,民進黨政府並沒有因為勞保瀕臨破產危機而砍勞工年金,反而還不斷撥補,並聲稱「撥補也是改革」,為什麼對軍公教就要砍掉退休金,而不編預算補助,何況勞保自二0一0年起累積撥補超過五千億元,卻不願為公教退撫基金撥補七百八十億元,這是什麼道理?

再說,過去六年來,在職公教人員共調薪三次,台灣的最低工資調整六次;勞保年金只要累計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超過百分之五就會調整,僅二0二四年就調整了八個年度的年金給付,調幅最高達百分之七點五九;老農年金也調整兩次。唯獨退休公教人員,從一一三到一一四年,原本應該撥補公教退撫基金為一0四二億元,實際上卻分文未補;退休公教人員在公教人員調薪未在其列,所得還不增反減,試問,如此公平嗎?這不是變相懲罰退休公教人員嗎?他們究竟犯了什麼錯,要在晚年承受如此不公平待遇?

再說,退休公教人員訴求並非要恢復原有退休所得,只是要求停損,以因應高漲物價,維持基本生活而已。國民黨的修法版本,是要為基層退休公教人員爭取晚年最基本的尊嚴和生活保障,試問,為退休公教人員爭取權益有什麼不對?

更重要的是,目前財政惡化,主要是民進黨政府的錯誤政策和浪費造成,與公教退休人員無關。年金改革也不是只限公教而已,勞工、農民、國民年金都同樣面臨問題。目前整個機制的運行是由正在工作的年輕世代繳費去支撐退休人員,而少子化的趨勢,必然使年輕世代的負擔日益加重,要想年金改革落實,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正本清源,通盤考量,不能只做選擇性的改革,唯獨犧牲退休公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