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綜合報導
交通部觀光署最新統計顯示,2025年前三季台灣旅遊收支逆差達新台幣980億元,創近五年新高。專家指出,出境旅遊熱潮延燒,國人平均每人次海外花費達5.2萬元,而入境旅客回流速度仍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準,造成旅遊逆差持續擴大。
觀光署資料指出,2025年1至9月出境人次超過1,430萬,比去年同期成長32%,顯示民眾報復性出遊熱潮仍在延續。熱門目的地以日本、韓國、泰國與歐洲線為主,其中赴日旅客人次占整體四成,為歷年最高。反觀入境旅客雖已突破750萬人次,但仍僅為2019年同期的七成。觀光業者表示,日韓團客與港澳自由行回溫有限,對整體收入貢獻不足。
根據中央銀行公布的國際收支統計,2025年上半年台灣旅遊收支逆差達650億元,第三季再擴至330億元。央行指出,入境觀光收益雖穩步回升,但國人海外消費力道更強,特別是在住宿、交通與購物支出上顯著成長。台灣旅遊學會分析,國際機票價格回穩、簽證便利化與匯率因素,均刺激民眾出國意願。
旅遊業者認為,台灣在觀光品牌與長途旅客吸引力上仍有待強化。雖然「Meet Taiwan」及「Time for Taiwan」等行銷計畫持續推動,但國際宣傳與航線布局不足,使得高消費族群停留時間短、重遊率不高。業界呼籲政府應加強與航空公司、國際旅遊平台合作,擴大歐美與東南亞市場,同時提升地方觀光品質與語言服務環境。
觀光署則回應,目前正推動「入境觀光2.0行動方案」,鎖定會展旅遊、醫療觀光及高端自由行市場,預計2026年將入境人次回復至1,200萬。署長周永暉表示,未來將結合地方節慶與文化體驗,打造差異化旅遊品牌,藉以縮小逆差。
學者指出,台灣旅遊逆差並非單一年度現象,而是結構性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變民眾偏好出國的趨勢,政府應思考如何讓入境旅遊的附加價值提升,例如增加高端住宿供給、引進國際會議與運動賽事等,以提高外來旅客貢獻。唯有強化旅遊競爭力,才能讓台灣觀光產業真正走出疫情陰影,重拾平衡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