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歸因於月經 女性缺鐵性貧血 揪大腸癌2例

高雄聯合醫院積極利用溝通技巧工作坊,精進醫病溝通。(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年輕女性缺鐵性貧血當心癌症警訊!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指出,癌症年輕化趨勢容易被輕忽。最近兩起病例,34歲女性因腹痛就醫發現缺鐵性貧血,不到3個月確診大腸癌;44歲女性嚴重貧血卻拒絕檢查,16個月後因外傷意外發現大腸癌已肝轉移,顯示缺鐵性貧血背後容易隱藏危機,因而積極推動SHARE溝通模式,以提升早期診斷成效。

聯合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醫師陳苓萍指出,今年10月與台灣心理腫瘤學會聯合舉辦「癌症病情告知SHARE model溝通技巧工作坊」,透過精進醫病溝通,提升早期診斷率,讓病人更願意參與治療。她分享兩起臨床案例,第一位34歲女性因腹痛腹瀉至急診,抽血發現貧血後轉介至血液腫瘤科確診缺鐵性貧血。病人月經量正常但有便秘情形,服用鐵劑後貧血改善有限,醫療團隊快速安排相關檢查,不到3個月確認是大腸癌導致的貧血,以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第二位44歲女性則因嚴重貧血由診所轉診,病人自訴經血量已由多轉少,口服鐵劑療效不佳後改為針劑治療,婦產科超音波檢查顯示正常,偶爾出現血便情形,醫療團隊建議進行大腸鏡、電腦斷層等檢查並轉介至直腸外科,病人卻一再拒絕,直到16個月後因外傷至急診,才意外診斷出大腸癌合併肝臟轉移,治療難度大幅提高。陳苓萍表示,年輕女性出現缺鐵性貧血,常被歸因於月經過多,但當鐵劑治療效果不佳時,更應積極尋找其他病因,特別是消化道出血或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