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蓮花老師熱愛花藝,在癌症末期生命最後一刻仍不忘教學,她的故事讓奇美醫安寧居家團隊萌生花藝展念頭,但她最終在策展前往生,留下動人的生命教材,故事在奇美響應2025世界安寧日舉辦的「藝術與對話的療癒處方箋」活動中,傳達即使身處末期仍能活得精彩。
奇美醫院長林宏榮表示,奇美醫為落實「無人被遺落」的承諾,響應2025年世界安寧日「實現承諾:讓安寧療護普及於每個人」主題,31日舉辦「藝術與對話的療癒處方箋」活動,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為主軸,將安寧療護服務從醫院病房延伸至社區、走進家庭,致力讓所有民眾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都能獲得有尊嚴、有溫度的全人照護。活動透過戲劇、音樂等藝術形式,將原本沉重的生死議題,化為溫暖的日常對話。
奇美醫院緩和醫學科主任張彤指出,奇美醫院自1997年推動安寧服務,並於2008年設立奇恩安寧病房,累積近30年經驗,已逐步將安寧服務拓展至居家與社區,致力讓「安寧不只在醫院,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為實現打造普及的安寧療護目標,奇美醫院特別推動3項溫暖行動,其中「資源走入社區,強化在地支持」,以「零距離」方式將資源送到最需要的社區角落,確保偏鄉或獨居者也能獲得優質的安寧照護;「藝術化解焦慮,讓善終成為日常」,透過引入藝術輔助療法,提供安寧病房病人和家屬情緒表達的出口,降低對死亡的焦慮,讓討論善終話題成為日常。
「支持自主選擇,落實病人權利」,積極推廣「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服務,讓民眾在放心、安全且被支持的狀態下,勇敢表達自己未來的醫療選擇,落實《病人自主權利法》。
張彤強調,「善終」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後的功課,而安寧療護不僅是醫療,更是對人性尊嚴的承諾。林宏榮院長也盼安寧服務能持續擴展,使每位病人都能在尊嚴中被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