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人工智慧引領傳動產業!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劉嘉茹指出,為加速傳統製造業與地方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指導下,中心未來將持續以法人技術能量協助產業升級,結合政策資源與研發成果,打造屬於臺灣製造的新價值。
金屬中心執行「在地產業學研創新加值整合推動計畫」,針對產業第一線面臨的痛點提出具體解方,舉辦一系列《製造新定義-在地產業 × 智慧轉型》研討會,鎖定傳動、鈑金、手工具及金屬表面處理等產業,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分享最新技術與實務經驗,鏈結產學研創新力,提智慧製造再升級解方。
劉嘉茹指出,從數位化、智慧化到人工智慧賦能,創新科技不只是「開外掛」的增值工具,而是拚效率、拚品質、拚彈性的「基本功」;金屬中心副執行長林烈全表示,中小企業跟傳統產業是臺灣的經濟命脈,整合自身的研發技術能量、在地科技大學的專業領域知識,打造創新轉型的交流平臺,可加速產業朝向智慧化與高值化升級。
台灣磨粒加工學會蔡明義理事長則表示,人工智慧已是不可取代的創新技術與應用工具;心得科技開發部王錫澎協理指出,透過安裝感測器並建置機聯網,可以蒐集製程各項數據,進行即時的監控、分析或預測,提高生產效率又降低人力依賴,應被視為永續經營的關鍵戰略。
天工精密徐亞琛副總經理表示,從建立全廠AIoT運行架構、研發自走巡檢車與AI光學篩檢機,啟動生成式人工智慧計畫,進入人機協作新境界,掌握發展契機與市場商機;勤益科技大學劉又齊副教授分享多個AI應用與智慧製造成功案例,獲得實際驗證與獎項肯定,印證臺灣創新研發能量,足以回應產業需求,成為具體轉型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