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壓力/缺乏運動/感冒未癒 起床動作太快 年輕人也可能猝死

醫師黃軒表示,在猝死前,身體其實早已發出警訊。(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天氣轉冷,一早起床若動作太快,可能讓年輕生命就此止步。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近日在演講中提醒,近年「年輕人猝死」案例上升,許多看似健康、不胖、愛運動的人,其實心臟早已在「默默求救」。

黃軒指出,心臟猝死並非老年人專利。研究顯示,美國25至44歲族群的心臟猝死率近20年明顯上升,全球40歲以下成年人,每10萬人中就有4至8人猝死。這些年輕族群中,不少是因未被發現的心臟疾病,如遺傳性心肌病、心律不整等。

他警告,6大壞習慣正悄悄威脅年輕心臟:

第一,熬夜與咖啡因過量。長期睡眠不足又靠能量飲料硬撐,會導致心律不整、血壓升高,等於每天讓心臟「踩油門」。

第二,電子煙與菸草雙重暴露。尼古丁讓血管收縮、心跳加快,電子煙者心律不整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近兩倍。

第三,高強度運動突發。平常久坐卻突然報名馬拉松、打球過猛,未熱身或急停下都可能誘發心肌缺血。

第四,長期壓力與過勞。過勞會讓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血壓飆升、心率加快,是猝死的「3連招」。

第五,飲食失衡又缺乏運動。高糖高脂飲食讓血管產生斑塊,一旦破裂,就像心臟裡引爆炸彈。

第六,病毒性心肌炎。感冒未癒仍運動,病毒可能攻擊心肌,引起致命性心律不整。

在猝死前,身體其實早已發出警訊。黃醫師提醒,若出現「運動能力下降、胸口壓迫感、運動後心跳久不平、睡覺時心悸或喘、靜止時心跳仍快」等5大異常,就該提高警覺。尤其不明原因的昏厥或氣短、胸痛,更要立即就醫檢查。

至於如何預防悲劇?黃軒建議,從日常做起:每天至少走6000步、避免久坐;戒菸限酒、避免暴飲暴食;維持規律睡眠、緩解壓力;運動前後都要熱身與放鬆;有家族心臟病史者更應定期檢查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

「一次熬夜或暴飲暴食也許沒事,但若成為習慣,風險就不再遙遠。」黃軒語重心長提醒,心臟不是金屬,它會累、也會崩潰。天冷時更要放慢腳步、深呼吸、暖身再出門,別讓可預防的憾事奪走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