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酵素抗發炎 骨骼肌是人體最大代謝器官

醫師黃立人呼籲「從現在開始動起來,就是守護未來。」(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骨骼肌,是我們身體中被長期低估的強大器官。嘉義聖馬爾丁醫院骨科醫師黃立人指出,骨骼肌不只是讓人行動的動力來源,更是全身最大的「代謝器官」,約占體重的30%到50%。它能調節能量、免疫與代謝,一旦肌肉大量流失,健康風險便隨之而來。

黃立人說明,人的骨骼肌量在20至40歲之間達到高峰,之後會隨年齡逐年下降:40歲後每年流失0.5%、50歲後增為1%至2%、而超過60歲後則以每年3%的速度減少。這種現象被稱為「肌少症」,若不加以介入,將進一步導致「衰弱症候群」,讓人更容易跌倒、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他強調,當疾病或意外發生時,肌肉的含量與品質會直接影響身體的復原速度。因為骨骼肌能分解成胺基酸與蛋白質,供應免疫反應與組織修復所需。研究顯示,肌肉量不足者在住院期間更容易出現併發症,康復時間也較長。

黃立人進一步指出,骨骼肌內含大量粒腺體,是能量轉換的關鍵。骨骼肌調節人體超過75%的能量消耗,包括葡萄糖與脂肪代謝,而「阻力訓練」能有效提升粒腺體的數量與功能,促進能量代謝,減少代謝性疾病與細胞老化風險。

不僅如此,骨骼肌還是一個重要的免疫器官。運動時,肌肉會釋放「肌肉酵素」如白介素-6,具有抗發炎功能,有助於減少慢性低度發炎反應,預防心血管疾病、關節炎、失智與癌症等年齡相關疾病。

「阻力訓練,是最需要被重視的運動方式。」黃立人強調,無論年齡大小,只要持續進行簡單重訓、徒手運動或反覆動作直到肌肉感到痠痛,就能發揮訓練效果。「肌肉是動詞,不是名詞」,他提醒,與其追求外表的6塊肌,不如追求能支撐健康與獨立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