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議會廖偉晴總召及多位議員的要求下,三日縣長張麗善帶領縣府團隊並特邀請立委張嘉郡、丁學忠、雲林縣養豬協會、雲林縣農會及各鄉鎮農會等,至南亞廚餘資源化場現勘,展現廚餘資源化處理成效,且表達縣府「全面杜絕廚餘養豬」的堅定決心。
張麗善呼籲為有效防止非洲豬瘟,中央應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並參考雲林縣與南亞合作模式,在一縣市補助設置一座廚餘資源化處理場取代高溫蒸煮、焚化或掩埋,從源頭杜絕疫情。
南亞資源回收場流程說明,全場乾淨透明無惡臭,且現代科技可將生熟廚餘混合處理,經粗破碎、磁選、細破碎後,高效發酵及二次發酵只需八天就可熟成,包裝製成經農業部認證的雲溉肥供民眾免費領取。反觀,傳統堆肥廠需時九十至一八○天,製程緩慢且惡氣沖天,造成環境污染民眾反彈聲量大。

張麗善說,雲林為全國最大養豬縣,共一二○三場養豬場,飼養豬隻逾一五一萬頭,占全國約三成,年產值超過二五三億元。非洲豬瘟疫情對雲林影響重大,非洲豬瘟主要感染源就是廚餘,唯全國禁止廚餘養豬才能真正杜絕非洲豬瘟。中央政府如今還是拖拖拉拉,不敢下定決心,造成養豬農心情忐忑不安,再次強調養豬產業的永續發展,一定要禁止廚餘進入養豬場。
雲林縣一○七年十二月廿五日即全面禁止廚餘養豬,盼中央能展現魄力,從源頭防堵病毒。雖雲林縣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只要台灣有一頭豬感染,全台養豬業都會受衝擊,受影響產業鏈總產值高達二千億元。目前全台約四十六萬頭豬以廚餘為飼料,占全台豬隻總數約八趴,卻威脅全國二千三百萬人的防疫安全及養豬產業信心。
張麗善等人現勘並頒發獎項,感謝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麥寮分公司一○八年起處理縣內約七萬七六三○公噸廚餘,並產製有機質材料及雲溉肥,建構完整循環經濟。強調,面對國際間嚴峻公共衛生挑戰,雲縣府己率全國之先,證明全面禁止廚餘養豬能成為可行的循環經濟模式,確保民眾健康及台灣豬肉產業的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