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爆馬太鞍溪未清疏 水利署駁斥

 

九河署表示,過去十年已完成馬太鞍溪疏濬約二百三十五萬立方公尺,並無怠忽職守情事。(九河署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水利署三日表示,針對網路所提「馬太鞍溪未清疏」,經查並不符合事實。過去十年第九河川分署及花蓮縣政府依需求疏濬,共已完成約二百三十五萬立方公尺;該河川段也經持續監測及調查,適時採取管理及治理作為,並無怠忽職守情事。

水利署表示,依《河川管理辦法》規定,中央管河川之疏濬,得由當地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擬訂計畫書報經該河川之管理機關核定後許可辦理。為使馬太鞍溪通洪能力更順暢,一0五至今年九河署及縣政府採滾動式檢討,依據需求進行持續疏濬,共已完成約二百三十五萬立方公尺;該河川段也經持續監測及調查,均適時採取管理及治理作為,並無怠忽職守之情事。

水利署指出,針對網路所提「光復三號堤防未修復才導致災害」,經查並不符合事實。九河署依於去年十月底康芮颱風後發現光復三號堤防局部損壞需辦理改善,已積極進行復建,並於今年七月十五日修復完成。

水利署強調,經第三方公證單位全國水利技師公會進行評估,本次堰塞湖災害屬極端複合型土砂天災,災害主因為洪峰流量極端超標;本次實際洪峰高達每秒八千八百六十立方公尺,已超過馬太鞍溪設計流量每秒二千零四十立方公尺四倍以上。

另洪水挾帶巨量土砂與巨石,巨大衝擊力對橋梁、堤防造成破壞;而橋梁破壞後,橋面板堆積於河道,阻礙通洪並抬升水位,高流量及阻水效應,導致全河段多處溢流,最後致使堤防損壞。

水利署表示,馬太鞍溪河段治理、防洪維護及防災整備從未鬆懈。本次災害為極端氣候下之天然事件,水利單位已依程序落實各項預防及應變措施,後續並將持續推動復建及流域整體檢討,確保河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