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你是否曾以為,同樣揮灑汗水的運動,對每個人的心臟保護效果都一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博士在臉書社群平台貼,揭顛覆性研究成果:運動對心臟的保護效果存在顯著「性別差異」,且女性在運動效益上展現出令人驚豔的優勢。
根據一項大規模研究,分析超過8萬名健康成年人及5000名冠心病患者的數據,結果令人驚訝:女性每週僅需運動250分鐘,就能有效降低30%的冠心病風險;男性若要達到相同的保護效果,則需要每週運動530分鐘,幾乎是女性的兩倍運動量。黃軒醫師直言:「男性要流兩倍的汗,才能獲得與女性同等的心臟保護力。」
在已確診冠心病的族群中,這種性別差異更加明顯;女性患者每週達到150分鐘運動量時,死亡風險大幅下降70%; 男性患者在相同運動條件下,死亡風險僅下降20%「這男女差距,足足超過三倍以上。」黃軒醫師強調。
研究團隊提出3大關鍵生理因素:
1.雌激素優勢:女性的雌激素能有效改善血脂與血管功能,增強運動對心臟的保護效果
2.肌肉組成差異:女性肌肉中耐力型纖維比例較高,善於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
3.代謝特性:男性肌肉以爆發力型為主,能量多依賴糖分,代謝負擔相對較高。這些先天生理特點,使女性在長期運動下,能更有效地提升心臟健康。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大心臟學會的統一建議為:「每週至少150分鐘中至劇烈強度運動。」
黃軒醫師最後提醒:「運動對每個人都有幫助,但這項研究特別顯示出女性的心臟對運動具有更強的反應力。不論男女,請記得每天都讓身體動起來,因為每一次心跳,都在為更健康的明天做準備。」
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顛覆了我們對運動效果的認知,更為精準健康促進開創了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