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怡孜/台南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於十一月六日至七日舉辦「百花齊放的校史─第二屆校史與機構史研討會」,邀集日本熊本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海內外研究者與全臺多所大專院校及博物館專業工作者,共同交流校史研究、檔案保存與機構文化發展的策略與實務。今年活動以廿四組口頭論文、四組海報發表與微型展覽的方式呈現,探討大學如何保存記憶、呈現歷史,以及校園文化如何被看見與再現。
成大副校長陳玉女表示,隨著文化敘事與公眾歷史學的興起,校史不再只是編年記載,而是回應社會、反思制度與看見多元觀點的重要過程,本次研討會正是希望讓更多教育與文化場域的工作者,從交流中找到手法、建立共識,使校史能以更開放、更具生命力的方式被理解與傳承。
本次研討會延續成大博物館自二0二二年推動的校史書寫與機構史研究進程,邀請三位重量級講者分享國際案例與研究成果。日本熊本大學校園博物館副館長松永拓己教授,以熊本大學自「第五高等學校」時期至今的文化資產保存經驗,說明大學如何透過博物館連結歷史、藝術與社群記憶。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亞洲藝術博物館資深研究員 Zahirah Noor Zainol Abidin 則分享大學博物館如何在多元文化脈絡下,兼具教育、保存與社群交流功能。臺灣方面,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戴麗娟則以「校史與機構史的書寫與展示」為題,從檔案發掘、資料解讀到展覽轉譯,深入探討學術研究與公共呈現間的連動關係。
研討會期間同步舉辦「熊本大學校園影像微型展」,展出廿四幅自第五高等學校時代至今日的歷史照片。成大博物館亦策劃校史文獻小型書展,展示館藏出版品與研究成果,讓與會者可以在靜態閱讀與動態論辯之間獲得完整視角。成大博物館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校史書寫工作坊、資料庫整理與展覽策展計畫,並透過跨國合作擴大視野,期望讓「校史」不只是記錄,而是連結人群、理解社會與思考大學角色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