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立冬早晚溫差大,有過敏性鼻炎與呼吸道不適患者明顯增加,衛福部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提醒,秋冬之交是過敏與呼吸道疾病好發期,體質虛寒、肺氣不足或長期待在冷氣環境族群,以中醫調養搭配食療、穴道按摩,能減少過敏發作與反覆咳嗽。
李昌諴說,肺臟在秋冬時節最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秋冬空氣乾冷、濕度降低,加上東北季風夾雜塵粒與懸浮微粒,對呼吸道刺激特別明顯,導致鼻塞、喉癢、打噴嚏、流鼻水、氣喘與呼吸道感染流行等症狀發作,過敏體質者如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或飲食偏寒,更容易免疫力下降而讓症狀惡化。
李昌諴說,秋冬咳嗽可以潤燥養肺為原則,搭配食療調養,如百合、蓮藕、川貝母、枇杷、杏仁、銀耳等,有潤肺止咳功效;氣候轉冷引起喉嚨乾痛或咳嗽,可用辛夷、白芷、蒼耳子、薄荷、川貝母、桂枝、生薑等沖泡溫熱茶飲,每天約600c.c.,幫助舒緩氣道不適。
另外,按摩臉部迎香穴、鼻通穴可改善鼻塞流涕;按壓風池穴有助促進頭頸部氣血循環,減輕頭痛與鼻部不適,配合熱敷鼻部、足浴、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都能強化呼吸道防禦力。
立冬後進入「冬藏」階段,人體陽氣逐漸內斂,此時應順應節氣、避免過度勞累與熬夜,注意保暖、預防風寒,飲食宜以溫熱、清淡,減少辛辣、油炸及冰冷飲品攝取,只要掌握養肺、防燥、防寒、保暖4個要訣,就能平安度過換季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