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中原大學再傳捷報,2025年第77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落幕,中原大學工學院醫工系與化工系以4項專利技術代表國家參展,榮獲1金、2銅及INNOPA頒發「最佳創新獎」。其中,首次發表的「可視化奈米顯微鏡」台美專利技術,以全內反射散射量測突破暗視野極限,賦予顯微鏡「奈米視覺」,可清晰觀察活體細胞與內部結構,技術亮點獲評審青睞,一舉摘下金牌。

中原大學表示,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創於1948年,為全球具指標性的發明展之一。本屆iENA吸引來自21國、逾540項作品參賽,台灣代表團之「大學組」共有5校參與。中原大學表現亮眼,由醫工系林政鞍奪得金牌,化工系張雍、化工系林義峯各獲一面銅牌,化工系劉偉仁則獲得由印尼發明與創新促進協會(INNOPA)頒發之最佳創新獎(特別獎)。

中原大學提到,醫工系教授林政鞍代表中原大學赴德國參加iENA,並在會場首度發表「可視化奈米顯微鏡」台美專利技術原型,以「用於執行全內反射散射量測的裝置與方法」發明技術贏得金牌。此專利開發出操作簡易的暗視野顯微鏡,使其具備奈米視覺的功能,能清楚觀察活體細胞及其內部結構、病原菌、外泌體、單一奈米金顆粒等,突破人類對於顯微鏡的想像,適用於材料科學、生醫影像、細胞觀察等領域,已成功進行試量產。

林政鞍表示,此專利技術歷經國科會整合型計畫、產學合作計畫、萌芽計畫之支持,並整合業界「兆強科技」資源,加上中原醫工系友在耗材設計、顯微鏡技術與商發拓展的經驗傳承,讓此專利作品獨步全球驚豔世界。正如專利發明人之一、醫工系教授蔡育秀所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中原醫工勇於創新突破,期許未來可發展出更多的產品技術,成功商轉接軌真實世界的需要。

中原大學也提及,化工系教授張雍以「一種熱穩定型抗生物分子沾黏材料及其製造方法」作品榮獲銅牌。此發明技術首次打破傳統生醫材料限制,開發出具高熱穩定性與長效抗沾黏能力的新型模材。其綠色製程不僅具備高度跨領域應用潛力,適用於醫療器材、生技裝置、食品與製藥製程等產業,且能有效對接全球醫材與膜濾材料市場。
中原大學表示,化工系教授林義峯以「負載有氧化銅之纖維素氣凝膠及其之製備方法與用途」榮獲銅牌,化工碩一學生陳宥妤亦參與研究。本發明技術以高效、低成本、可再生、無二次污染之新穎材料製成,可有效應用於工業廢水處理,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與環境健康,解決全球永續環境挑戰。
中原大學並提到,另一方面,化工系教授劉偉仁以「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獲得印尼發明與創新促進協會「最佳創新獎」。此發明技術開發具高穩定性與可快充的負極材料,有效提高人們日常生活中電池的安全性,應用於3C產品、工具機以及電動車,具有市場潛力。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處表示,中原師生在國際發明舞台上再創佳績,不僅為國爭光,也彰顯出專利技術與產業應用結合的無限可能。未來,將持續深化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合作鏈結,助攻產業升級與轉型,將技術能量轉化為產界動能,實踐中原大學「以知識造福人群」之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