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癌症已蟬聯43年高居國人10十大死因之首,而胃癌常見於10大死因之列;由於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等到出現胃痛、胃脹、黑便或食慾不振等症狀時,往往已屬中晚期,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南投縣衛生局呼籲民眾從日常生活中落實「保胃5撇步」,以遠離胃癌風險。
衛生局表示,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113年癌症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在全國10大癌症死因中排名第8,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是國人不容忽視的癌症之一。
造成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種細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級致癌因子,感染者胃癌風險達6倍,感染後若未治療可能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演變為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初期多無症狀,但可透過簡單的檢驗即能發現,若檢測陽性並及早服藥治療,可降低約5成胃癌發生風險。
衛生局局長陳南松提醒民眾重視腸胃健康與癌症風險,特別是有胃病史或家族病史者,更應定期檢查,並從日常生活中落實「保胃5撇步」:1.及時檢查:如有胃痛、腹脹、黑便、食慾不振等腸胃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2.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共杯共食,落實公筷母匙習慣,降低幽門桿菌傳染風險;3.健康飲食:避免食用過多醃製、煙燻、油炸、生食或精製糖食品,多攝取新鮮蔬果,低鹽低脂飲食,遠離高加工、高鹽食品;4.規律運動:每週至少3次運動、每次20分鐘以上,促進免疫與消化機能;5.遠離菸檳酒:戒除菸品、檳榔及避免過量飲酒,有助降低胃部慢性刺激與致癌風險。
衛生局指出,自115年起,衛福部將正式推動幽門螺旋桿菌(HP)檢測公費擴大篩檢政策,凡45至74歲民眾,可享有終身1次免費幽門螺旋桿菌糞便抗原檢查;而原住民族地區20至44歲民眾,若從未接受過糞便抗原或碳13尿素吹氣法檢測,亦可享有終身一次免費碳13尿素吹氣法檢驗。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將協助轉介或進行醫療處置,如除菌藥物治療或胃鏡檢查等,以確認是否有胃潰瘍或癌前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