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從小我們就聽過一句話「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但大家可能更想問「要走多少才夠?」研究結果發現,走得越多、認知退化的速度越慢,尤其在大腦已經出現類澱粉蛋白堆積的人身上,效果更為顯著。
基因醫師張家銘透過社群網頁貼文表示,在2025年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終於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答案:每天5千步,就能幫助大腦延緩退化,抵擋阿茲海默症的腳步。
醫師說,這不只是「運動很好」的老生常談,而是用實際數據告訴我們 : 每天5千步,就是一條保護大腦的起跑線。
這項研究追蹤了296位認知正常的中老年人,平均觀察時間將近9年。研究團隊每天用計步器記錄步數,並透過腦部正子攝影追蹤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的累積變化,同時進行年度的認知功能測驗。
從文獻中,張家銘分析這組關鍵數據:
1.每天少於3000步:大腦從正常到認知異常約6.5年,是最基本的活動參考線。
2.每天3001-5000步:認知退化風險降低約40%,大腦退化時間拉長至約9.6年。
3.每天5001-7500步:進入黃金保護區,風險降低高達54%,大腦保持正常的時間延長至13.6年,比久坐者多出將近7年的清醒人生。
4.每天超過7500步:風險降低約51%,大腦穩定時間約為12.7年,保護效果雖仍存在,但略低於黃金區。這告訴我們一個重點:不是走得越多越好,而是從「沒動」到「開始動」,產生的變化最大。5千步,是大腦啟動自我保護的轉捩點。
很多人以為要預防失智,就得每天健走一萬步、揮汗如雨。但這篇研究讓人很興奮的是:5千步就有效,而且是大家都能做到的量。
張家銘建議從以下3件小事開始做起:把「走路」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必一次走完,分段走更實際。每天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
如果有阿茲海默症的家族史、或開始覺得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如以往,張醫師真心建議「今天就開始走」每天目標設定為5千步以上。7千步當然更好,但就算只走3千,也比完全不動來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