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以三民主義詮釋戰略現實主義:試擬鄭麗文的兩岸政策選擇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十月十八日揭曉後,當選人鄭麗文發表談話。(圖取自鄭麗文臉書)

蘇嘉宏

在這個百年未見的變局中,美國的相對衰退與中國大陸的迅速崛起,正在重塑整個亞洲的戰略平衡。這不是我們願不願意,而是世界正在發生的現實。在這樣的時代,台灣不能再用意識形態來面對國際現實。「抗中保台」若只剩口號,就會讓台灣變成棋子;「戰略現實主義」若能在台灣的地球表面落地,才可能讓台灣成為棋手。

在〈台灣各黨應共同面對「百年未見的變局」〉一文中,作者蘇起先生的提醒非常深刻:台灣若要生存,必須主動而非被動,理性而非情緒,要以「主動和中、避戰求存」為戰略核心。這不是屈服,而是智慧;不是投降,而是自信。

在國父誕辰紀念日之際,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以蘇起近日的見解為基礎,若以一介平民的身分,試擬鄭麗文主席以三民主義詮釋「戰略現實主義」,對兩岸關係進行民族、民權、民生三個面向的抉擇,似可想像有以下的論述:

一、民族主義:重建中華民族的尊嚴與互信

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主義,是要推翻帝國壓迫、恢復民族自主。今日的台灣,面對的不是殖民,而是認同的撕裂;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切割了中華民國的歷史、扭曲了中華民族的延續,讓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文化根脈產生陌生。我們主張的民族主義,不是排他,而是重建自信。我們既不該否定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也不該讓中華民國被掏空。中華民國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國家,是我們存在的政治事實與歷史榮光。

兩岸之間的對話,應該建立在民族互信與文化平等之上,而不是恐懼與敵意之中。我們不怕對話,因為只有自信的人才敢談未來;我們不拒交流,因為只有平等的人才能談和平。真正的民族主義,不是喊「反中」的勇氣,而是「和中」的智慧。

二、民權主義:用民主守護中華民國的主體性

民進黨把民主當成對抗中國大陸的旗幟,但卻在島內壟斷權力、壓制異議、分化社會。這不是民主,而是新一輪的黨國化,亟待被轉型的正義。國民黨相信的「民權主義」,是制度的民主、多元的理性、共識的政治。我們主張開放社會討論兩岸政策,讓人民知道真實風險與真實選項,讓民主回到人民手中。因為唯有資訊透明、民意充分辯論,民主才有力量;唯有理性決策、避免情緒操弄,唾棄抹紅、栽贓,國家才有前途。

民主不是對抗的藉口,而是談判的力量。真正有自信的民主,才敢與對岸對話,才敢與世界協商。中國國民黨是推翻帝制、創立合眾政府,建立中華民國的政黨;國共內戰是發生在中華民國抗戰時期和緊鄰其後的歷史階段,中華民國的主體性一旦被否認,國族歷史從此斷裂,兩岸關係的歷史脈絡將會潰毀。國父當年主張召開的國民會議,以民主和對等的方式進行對話,就是面對現實的民權主義之展現。

三、民生主義:和平才有繁榮,穩定才有幸福

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核心是人民的生活。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和貨暢其流,換成今日,意思就是兩岸關係的政治與關稅壁壘應該拆除,戰爭不會帶來幸福,制裁不會創造繁榮。台灣這幾年,在大國對抗的框架下經濟受限、貿易風險增加、能源緊張、民生成本高漲;民進黨口中的「抗中保台」,正在讓台灣失去生活品質與未來競爭力。真正的保台,是讓人民活得安穩、有希望;主動「和中」、穩定區域環境,才能維持臺灣經濟的活力與國際空間。我們要的,不是被強權保護的台灣,而是能自立自信、以和平創造繁榮的台灣。這就是民生主義在當代的實踐。

四、跨黨派的台灣共識:以中華民國為最大公約數

國民黨主張,台灣各政黨都應超越選舉思維,面對這個「百年未見的變局」,建立跨黨派的「生存共識」。這個共識的核心,不是「反中」,而是「護國」;不是誰愛不愛民主的比賽,而是我們能不能讓中華民國繼續存在。中華民國是我們共同的國家,是我們唯一的政治合法性與歷史正統。國共內戰發生在中華民國歷史時期,這是歷史的事實,不是政治的選擇。中華民國不是某個政黨的附屬,而是全體國民的共同家園。國民黨作為創立中華民國的政黨,深知這份歷史責任與精神傳承。我們堅信:中華民國,就是中華民國。這個國家不需要改名,更非虛構。她存在於歷史中,也必將存在於未來。

面對國際動盪與兩岸緊張,我們不能再讓恐懼主導未來。戰略現實主義教我們冷靜,三民主義教我們有信念。民族讓我們不忘根;民權讓我們走向理性;民生讓我們守住生活。我們要告訴全世界:台灣不是挑釁者,而是和平的建構者;中華民國不是歷史的遺物,而是東亞最珍貴的民主樣本。

我們也要告訴自己:不要讓民進黨的「反中焦慮」取代國家的戰略理性;不要讓一時的激情,毀掉幾代人的家園。國民黨作為創建中華民國的政黨,將繼續以孫中山先生的遺教為本,堅守憲法體制、維護民主制度、推動和平發展。我們不屈從,不挑釁;我們不逃避,不絕望。

因為我們深信—中華民國,就是我們的國家;三民主義,就是我們的信念;中華民國萬萬歲!

(作者為輔英科技大學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