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例 無心活著 台大植入全人工心臟

台大完成首例切除心衰竭患者壞死的左右心室,植入2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以維持全身血液循環,讓患者在無心跳的情況下存活等待換心的機會。(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10日宣布,成功為46歲之末期心臟衰竭患者,切除左右心室,植入2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以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為亞洲首例。林先生目前沒有心跳,但靠機器已能正常進食行走,以此爭取換心等待時間。

台大醫院指出,46歲林先生因擴張型心肌病變導致心臟功能急遽惡化,自8月起數度心臟驟停,先後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及靜脈-動脈葉克膜(V-A ECMO)治療,仍無法穩定。儘管曾植入暫時性左心室輔助器,但患者仍不斷出現嚴重的心律不整,經評估無法進行心律不整電燒術,病情陷入危急。

台大醫院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外科部主治醫師陳益祥指出,當時林先生曾1晚接受10到20次電擊搶救,胸口皮膚都因此發黑。心臟衰竭患者5年死亡率高達50到75%,末期患者最終恐走向裝心室輔助器、等待心臟移植。然而約有10到40%患者在裝上左心室輔助器後,會併發程度不等的右心衰竭。

林先生就是因為心律不整發生頻率高,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血栓風險相當高,嚴重恐使左心室輔助器無法有效運作。

台大醫院醫療團隊對林採取創新方案,移除壞死的左、右2個心室,改以兩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分別取代左、右心功能。手術於9月28日進行,術後患者雖無心跳,但仰賴兩套輔助器穩定提供連續血流,實現「功能性全人工心臟」的效果,並成功跨越醫材與保險制度的雙重限制。

陳益祥指出,這種手術案例,即使在美國也只有約3例的經驗;根據國際多中心研究數據,此策略可讓患者達成30天存活率53%、成功過渡至移植率26%,能延長患者壽命、增加等待移植的機會。如今術後1個月多,林先生已經能下床進行復健,成功避免患者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等問題。

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仁表示,這是亞洲首例心臟移除「植入2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模擬全人工心臟」仍存活的手術;目前患者林先生是測不到心跳與心電圖,在術後照護上是相當巨大的挑戰,因此對醫院治療與照護團隊是巨大挑戰;患者目前已穩定康復並進入復健階段,等待未來的心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