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中風後動作遲緩 竟是帕金森

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趙昌宏說明帕金森氏症、血管性帕金森氏症、腦中風治療方案。(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漸進式中樞神經退化疾病,愈早治療效果愈好。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趙昌宏表示,典型的帕金森氏症,大部分病患會有上肢靜止型顫抖,血管性帕金森是以下肢動作緩慢的症狀為主,若有手抖腳抖或動作遲緩症狀,可至醫院神經內科門診檢查與評估。

六十八歲陳姓婦人突發腦梗塞中風,持續用抗血小板類藥物治療,但腳步變得遲滯、動作遲緩或走一段路後會小碎步往前衝,沒有上肢顫抖症狀。之後在郭綜合醫院影像檢查,顯示有腦室旁近基底核處腔隙型梗塞,醫師診指「血管性帕金森」,給低量多巴胺類藥,改善下肢帕金森症狀,同時建議患者積極復健、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趙昌宏指出,在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中,阿茲海默症排名第一、帕金森氏症排第二,血管性帕金森是次發性找得到原因的帕金森症候群之一。血管性帕金森,顧名思義是因為腦中風(包括出血型或梗塞型)所造成,大部分病患症狀和典型的帕金森氏症是截然不同的。

趙昌宏強調,血管性帕金森只是臨床症狀類似帕金森氏症,不是真的帕金森氏症,其致病機轉、成因和退化性的帕金森氏症截然不同,其腦部的多巴胺系統大部分沒有缺損的。血管性帕金森的症狀治療,使用的藥物和一般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類似,以低劑量多巴胺為主,除了藥物治療,就如同腦中風後的病患一樣,復健和養成規律的運動,對於血管性帕金森病友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