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40歲男子日前在家曬衣服時突感右手沒力、步伐不穩倒地,送醫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經施打血栓溶解劑打通阻塞血管後恢復意識,已能自行行走,僅輕微手部無力。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瑛哲表示,患者到院時一側肢體完全癱軟、語言不清,判斷為典型急性中風。影像檢查確認缺血性中風後,啟動「中風黃金搶救流程」,到院1小時內完成評估並給予血栓溶解治療,血流恢復後,迅速改善患者肢體活動力。
林瑛哲說,檢查發現患者有「心房顫動」病史,卻工作忙碌未規律服藥,導致血液凝結形成血栓,隨血流跑進腦部引發中風。
林瑛哲表示,患者屬於年輕型中風,臨床上常見「心律不整」或「甲狀腺亢進」造成血流不穩,導致腦部血管栓塞。心房顫動是隱性殺手,患者可能沒明顯症狀,卻比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中風風險;如果心悸、胸悶或脈搏忽快忽慢,應盡早就醫做心電圖檢查,必要時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生成。
林瑛哲呼籲民眾熟記FAST原則,F(Face)臉部不對稱、A(Arm)手臂無力、S(Speech)講話不清與T(Time)立即送醫,中風治療分秒必爭,發作後3小時內打通血管,可大幅提升康復機率。

林瑛哲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年輕中風案例逐年增加,除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戒菸及多運動,如果有心律不整、甲狀腺疾病或家族中風史者,應定期追蹤與體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