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多歲王姓婦人2年前開始出現健忘的情況,確診為輕度阿茲海默症,經「樂意保」療程每2週施打1劑、將持續約18個月。她的先生開心表示,「太太還能自己泡咖啡、切水果,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是我們最想守住的」。
光田綜合醫院9月完成首例阿茲海默症新藥「樂意保」施打。神經內科部長楊鈞百表示,傳統藥物如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或NMDA受體拮抗劑,主要作用在改善記憶、專注或行為等認知行為症狀,卻無法阻止病程退化。「樂意保」屬新一代β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能直接針對阿茲海默症的病理根源β類澱粉蛋白沉積,不僅能清除腦內已存在的不可溶斑塊,還能專一性結合並清除游離的原纖維與早期聚集體,降低累積並預防新斑塊生成。
楊鈞百指出,「樂意保」是全球首批獲准使用的「改善疾病病程的治療」,不再只是「治標」,能真正延緩失智進展。臨床研究顯示,「樂意保」可讓病程惡化的速度平均減緩27%,形同患者可比原先多爭取約3年的清楚時間;對患者而言,代表能維持生活自理與維護個人尊嚴。
楊鈞百表示,「樂意保」治療前,患者需透過正子斷層或腦脊髓液檢查,確認腦內是否存在β類澱粉蛋白堆積,並以核磁共振排除其他病變。療程中,醫師會依患者體重調整劑量,並持續監測神經狀況與影像檢查,以確保治療安全。常見副作用包括發燒、紅疹或搔癢,多可透過退燒藥或抗過敏藥物緩解;較需注意的則是腦水腫或微小出血,因此需於第5、7、14次施打前安排MRI檢查,確保治療過程的安全性。
「樂意保」新藥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患者需自費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