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反常在入冬後持續升高,已進入流行期,且病毒型別改變,轉為攻擊學齡前幼兒的克沙奇A型;另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一名僅1個月大的早產女嬰,發病搶救2天就不治。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腸病毒疫情持續升高,上週門急診就診達1萬1223人次,較前一週上升3.9%,達流行閾值(1.1萬人次),已進入流行期;近四週社區主要流行型別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A6型及A5型。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個案,在11月上旬出現食慾下降、精神不佳,被收治到小兒加護病房,惟隔日出現意識改變與休克,經搶救仍不幸離世,檢驗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並併發重症。
據統計,今年累計已有19例腸病毒重症,含9例死亡,為近6年來同期最高,其中有17例為感染伊科病毒11型,新生兒就占15例。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過去腸病毒流行多出現在夏季,今年則是在入冬才進入流行期,主要是因為「病毒型別轉換」。
曾淑慧說,今年初國內主要流行的是伊科病毒11型,感染族群以新生兒為主,幼兒感染後多為輕症,因此社區病例並不明顯,不過近期病毒型別轉由克沙奇A型占上風,主要影響5歲以下學齡前幼兒。目前疫情預估未來幾週仍會上升,一路延續到明年1月底,可能要等寒假開始才會明顯下降。
曾淑慧提醒,國內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大人小孩都需提高警覺並落實手部衛生。尤其「吃東西前、與嬰幼兒接觸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看病前後」都應以肥皂確實洗手,依「濕、搓、沖、捧、擦」5步驟減少傳播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