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卵無法避免高齡懷孕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國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31.65歲,35歲以上產婦占全體3成以上,國健署呼籲國人把握黃金生育期及早規劃,若有試管嬰兒療程需要,可以善用最新的人工生殖補助3.0方案。

隨著現代社會型態改變,國人普遍延後婚育,晚育情形漸成常態,但女性35歲後、男性40歲後,懷孕與胎兒健康風險皆顯著上升,包括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及妊娠併發症等,凍卵亦無法避免高齡懷孕帶來的身體風險。

國健署表示,父母年齡與胎兒健康密切相關,尤其是35歲以上孕婦發生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缺陷或低出生體重的機率提高,且孕期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另一方面,男性40歲後,精子不良率及染色體異常率升高,造成精卵不易結合,45歲以上更可能提高配偶妊娠糖尿病及子代罹患自閉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的風險。因此,為了維護母嬰健康,不論男女都應重視適齡生育的重要性。

國健署呼籲,國人把握女性25歲至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年齡,儘早規劃生育。有計畫生二寶的家長,除了需考量家庭狀況及時間精力分配等,更要提早做準備。

隨著遲育現象普遍,不孕人口也隨之增加,美國生殖醫學會表示,30歲健康女性每個排卵週期嘗試懷孕而成功的機率約20%,但到40歲時,則降至5%以下,即使有人工生殖技術協助,成功率也會隨著年齡而下降。

依據國健署針對112年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治療人次所做統計顯示,受術妻年齡36歲之懷孕率及活產率分別為29.9%及23.4%,此後隨年齡增加而顯著下降,至44歲則分別僅剩9.3%及5.6%,若想提高生育成功率,趁年輕仍是最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