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七日在國會被問到「台灣有事」時表示,「若使用戰艦封鎖台海並伴隨武力攻擊的情形,她認為就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還強調「台灣有事以進入極為嚴峻的局面,必須假設最壞情況進行應對」。她還補充道,政府會針對實際事態做出判斷,若涉及日本的存亡危機,將可行使集體自衛權。
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正式表態台海問題的日方反應,等於公開了日本針對台海動向所做的預防性措施,當然會引起中共強烈不滿。平心而論,倘若兩岸爆發衝突,鄰近的日本當然首當其衝,預作各項準備是必然的,北京無須大驚小怪。況且,高市是倚靠自民黨與保守右翼的「日本維新會」合作才當選首相,這番表態應該算是回報。
事實上,台海風險向來是日本最關切的焦點,畢竟這是攸關其存亡及經濟命脈的關鍵。然而,日本過去僅以「周邊有事」來形容其嚴重性,原則上都以模糊字眼帶過,直到前首相、也是高市的政治導師安倍晉三卸任後,才開始公開提及「台灣有事」等相關言論。不過,安倍及繼任者都多次重申日本與中國大陸雙邊關係的重要性,也強調應維持日陸對話,但這些都因高市早苗的上述表態被打破。
很顯然,一個巴掌拍不響,若非中國大陸駐大阪總領事薛劍一席「砍頭說」激起日本反感,高市這番話很可能在一輪言詞交鋒後就落幕,而不會演變成難收拾的外交危機!薛劍雖撤回該貼文,但身為外交官,卻以極端文字辱罵駐地國領導人,不僅有失外交禮節,也讓中共顏面盡失,反而更不敢隨意召回薛劍,以免被認為理虧。
日經評論點出,高市只是將日本多年討論的表述搬上檯面,若撤回就等於自我限縮應對台海衝突的空間。同理,習近平此時也不可能退讓,否則將會因對日立場軟弱而遭批評。現階段,雙方仍以外交交涉為重心,除了互召大使表達不滿,中共接連透過外交部及國台辦表明立場,迫使東京在表明不會撤回該言論後,也必須急派外務省亞洲局局長赴北京交涉。由於該爭議涉及到高市早苗和習近平顏面,短期內很難找到能讓雙方都滿意的解方。軍事演習應該是中共向內部交代的例行任務,不至於升高到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
由於安倍代表的日本右翼保守派向來將中國大陸視為頭號對手,高市當然也延續此立場。從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到台灣有事,一連串戰略及政策都傳達了東京對北京擴張的不安和焦慮,近期更傳出新內閣有意修改安保三文件,並進一步討論修正「非核三原則」的「不引進」核武的可能性。此舉並非代表日本將發展核武,只是希望在日本受到攻擊時,美軍核武能合法在日本使用。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說得好,「台灣沒事、日本沒事,大家都沒事」,若兩岸能透過對話與交流構築和平、降低風險,不僅符合台灣利益,更是區域與全球共同期待,也是台灣應努力的方向。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是當前日本和中國大陸雙邊關係的最佳註腳,更是引發東亞外交危機的根源,也戳破彼此薄如羽翼的互信。雙方並沒有爆發衝突的立即危險,但各國無不擔憂東北亞地緣政治版圖的劇烈變動,只期盼這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外交齟齬能盡快結束,以免使得已經脆弱不堪的現行國際秩序更形惡化。這是日本及中共無可推卸的共同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