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媽南都巡歷 平行過廟惹議

北港媽神轎即使到交陪境宮廟仍採平行過廟的北港習俗,廟方眾執事得移位趨前參拜,引來網路眾多的批評聲浪。(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北港媽祖南下「巡歷」,很多府城宮廟界對「名稱」已很有意見,加上祂的轎子不依府城傳統的「三進三退」進行,而是以北港舊例的「平行過廟」方式,再勞煩廟方執事移位趨前參拜,引來府城宮廟界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應該入境隨俗,不依府城舊例「乾脆不要來」或是「我們也不過去拜」; 也有人緩頰,百年舊制好不容易恢復,何妨主隨客便?

府城舊例:到天公廟神轎還要以跪姿參拜,北港媽豈不崩潰?(記者陳俊文攝)

台南宮廟界本有很多傳統和「眉角」,此次重啟香路用的名稱「巡歷」,就有一堆老一輩的很有意見,他們認為應該叫「謁祖」才對。

批評最多的是神轎進廟參拜方式,不採用台南傳統的「三進三退」,而是有一種「路過」的感覺,神轎沒直直入廟向神案上的神明參拜,而是和神明成平行的角度,還要廟方執事走到神轎前參拜,連和該廟交陪的宮廟都如此,很多人在網路撻伐,認為有失禮數。有人說,北港有北港的禮俗,府城有府城的「眉角」,眾神平等,沒有誰神比較大,祂不過來拜,我們也不用過去拜。

府城人以十分熱情迎接北港三媽巡歷,很多人車內都放置神案,見媽祖來就可就地取材參拜。(記者陳俊文攝)

還有人說,難怪路關都不排天壇和開基王皇宮兩家天公廟,因為神轎至此兩廟,不但要進入拜,還要下跪拜。

幾家廟見北港媽祖神轎不依府城「三進三退」禮俗,原先安排主委接轎,後來都改成委員,有的廟乾脆叫廟公接轎,有點像是在無言的抗議。

但也有態度較平和的民眾認為,北港神轎只前進不後退既是當地的習俗,而且有幾家熟稔的宮廟早就和道這種習俗,所以也不必太為難,反正主隨客便,大家隨興一點,反而可讓活動更完美。除此之外,在交通繁忙路段,神轎要三進三退還要「後馬走頭」,對交通十足妨礙,這兩天台南市己夠難開車了,改成不要三進三退也沒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