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台中教區攜產學界送暖 關懷外籍漁工、推動海洋永續

靜宜大學董事長蘇耀文主教親臨活動現場,強調「在主內,我們都是一家人」,並呼籲共同守護海洋與地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關懷在台工作的外籍漁工,天主教台中教區海員宗會與靜宜大學社會責任(USR)團隊攜手清水天主堂及外交部,在梧棲漁港舉辦「讓愛停泊在你心─外籍漁工關懷活動」,並結合農業部漁業署、台中漁會共同辦理「源頭減塑─外籍漁工海洋廢棄物減量暨園遊會」;透過物資分享、義診、義剪、海洋永續宣導與文化交流等行動,提升漁工福祉、推動海洋永續。現場靜宜大學帶領印尼籍學生志工以母語協助,吸引超過二百位漁工安心領取物資並參與互動。

梧棲漁港聚集許多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外籍漁工,因居住空間有限、工時長且語言隔閡,使生活物資取得不易。天主教台中教區海員宗會與靜宜大學USR團隊希望以實際行動回應漁工需求,傳達「我們都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暨靜宜董事長蘇耀文表示,每年聖誕節前夕,海員宗會與靜宜都會與漁工相聚。今年除攜手漁業署、台中漁會及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共同舉辦園遊會外,也宣導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十四項「守護海洋」。他強調,在主內,我們都是一家人(We are family);守護海洋是守護地球的重要一步。今年適逢教會「希望的朝聖者禧年」,象徵同心同行,而跨單位合作正體現共融互助。

靜宜大學印尼籍學生志工協助現場溝通,以母語陪伴漁工領取物資並參與活動,展現跨文化交流的暖心力量。(記者陳金龍攝)

靜宜大學校牧神父楊安仁指出,靜宜身為天主教大學,肩負大學社會責任,並透過《建構愛與勇氣的奇幻旅程—海線新住民的共榮之路》計畫,長期關注海線地區新住民家庭、新二代學生、外籍學生與外籍移工等四大族群。今年與教區合作,不僅深化對外籍漁工的關懷,也希望喚起社會對海洋廢棄物問題的重視,透過跨語言、跨文化交流,落實永續教育與生命尊重。

外交部中部辦事處處長翁瑛敏表示,台灣是海洋國家,漁業發展仰賴外籍漁工補充勞動力。此次以物資與服務向漁工表達感謝,也落實政府的人道關懷。

農業部漁業署沿近海漁業組組長劉福昇表示,園遊會以寓教於樂方式推廣海上作業垃圾分類、減塑與正確漁具管理,同時慰勞外籍漁工長年辛勞,並守護台灣與世界共享的蔚藍海洋。

活動中,靜宜大學攜手印尼籍學生志工協助現場溝通,引導漁工順利參與服務。永續教育攤位以微塑膠示例、食物鏈互動與視覺展示,讓漁工更易理解海洋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強調「守護海洋,就是守護自己」。

活動發放維他命、發熱衣、暖被等實用物資,協助漁工在冬季維持健康;漁工領取後露出笑容,感謝各界的關懷。(記者陳金龍攝)

此次提供的物資包括維他命、發熱衣、保暖頭套、暖被、襪子與個人清潔用品,以及潭子移民移工服務中心與天主教立達啟能中心提供的餐包與點心,協助漁工在冬季維持健康。漁工領取後紛紛露出笑容,一位印尼漁工表示,在海上很冷,非常需要外套,「謝謝你們記得我們」。

現場安排義剪老師為漁工理髮、牙醫史忠泉提供義診服務,並準備珍珠奶茶、炸物等台灣特色美食;另設置海洋保育闖關遊戲,讓漁工在享用美食的同時提升環保知識。整體活動充分展現教會、政府、學界及民間的跨域合作,呼應靜宜大學USR計畫精神,以具體行動陪伴弱勢群體,推動友善、包容與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