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網購詐騙頻傳 市府籲勿輕信

食品網購詐騙頻傳市府籲勿輕信。(市府提供)

記者翁順利/台南報導

近期市府法制處陸續接獲多起通報,民眾透過網路購買藥品、酵素、益生菌等產品後,收到包裝粗糙、標示不清或疑似仿冒的商品,隨後賣家便以電話失聯、社群軟體封鎖等方式規避責任拒絕退貨,導致民眾無從辦理退款,相關消費爭議顯著增加,法制處開始舉辦講座加強宣導,以提升市民辨識不實廣告與偽劣商品的能力,避免受騙。

法制處處長楊璿圓表示,網路販售保健食品與藥品的詐騙手法日益猖獗,不肖業者常假冒醫師或名人背書,以「療效卓越」、「限量優惠」等誇大不實廣告誘騙下單,販售酵素、益生菌、膠原蛋白等來源不明的境外商品;由於成分與品質無法確認,極可能危及民眾健康。消保官提醒民眾,保健食品與藥品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切勿因價格低廉或社群推薦而輕易購買。來源不明就是高風險,如有疑慮一定要先查證。

法制處歷年來均持續推動消保教育,自去年起並利用假日深入各社區加強宣導,今年辦理六場次,將「網購詐騙防身術」列為宣導重點,籲請民眾切勿輕信網路不實廣告,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與保健食品,以免衍生消費爭議又傷害健康。

法制處強調,衛福部核發「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可表達其「保健功效」,但不得宣稱有「醫療效能」;未經認證的一般「保健食品」,僅能依一般食品販售,倘宣稱有功效或療效均已違反規定。民眾可至衛福部食藥署「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查詢藥品安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