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趙涵邦等五位藝術家聯展《存在的回聲:穿越縫隙的五種觀看》,二十八日起至十二月十四在新營文化中心展出,以疫情後的時代背景為起點,回望人與世界的距離,透過藝術回應被時間分割的片段,重新發現自我與世界的連結。
新營文化中心說,趙涵邦、黃暄軒、曾靜芳、顏珊怡與沈宴緻等五位藝術家,分別以獨特的創作語言,穿梭於時間、身體與記憶的縫隙間,回應當代人對存在的不安與追尋;展覽以「時間的視覺敘事」、「身體與創傷的書寫」、「科技與自然間的張力」三大主軸為核心,藝術家們以個人經驗與社會觀察為創作基礎,展現多層次的情感深度與哲思張力。
五位藝術家創作風格各異卻相互呼應;趙涵邦以幻獸寓言探問生死與情感連結,流露深刻人性溫度;黃暄軒以複合媒材描繪後工業文明與自然張力,呈現土地與文明記憶;曾靜芳以照相寫實記錄疫情親情與社會景象,以女性主義角度反思社會對女性空間的限制;顏珊怡以蒙太奇式圖像重構時間片段,使中斷與延續並存;沈宴緻透過繪畫自我對話,探索感知與意識深層力量。

新營文化中心表示,《存在的回聲:穿越縫隙的五種觀看》不僅是藝術展覽,更是一段穿越時間與心靈的旅程;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引領觀眾在縫隙之間聆聽被遮蔽的聲音,重新理解時間、身體與心靈的回響,感受藝術如何在動盪的時代裡,成為理解存在與自我對話的重要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