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導管檢查 揪冠狀動脈疾病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位,對於缺血性心臟病除臨床症狀診斷外,還會借助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心肌灌注掃描來輔助診斷,若經檢查高度懷疑病人有心臟血管狹窄,造成缺血性心臟病或臨床上藥物治療失敗,醫師會建議心導管檢查,這也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最準確的方法。
 日前一名89歲女性到衛福部基隆醫院就診,告知醫師30年前曾作過冠狀動脈繞道術,最近1、2個月大約每2天會胸痛1次,但很快就會緩解,經醫師診斷檢查後發現有心肌缺氧變化,藥物治療1週後症狀仍持續;另一名77歲男性,因走路時會喘,必須每走一小段路要停下休息,但如果沒有活動就不會喘。兩個案經醫師執行心導管檢查治療後,症狀都已改善,目前僅藥物治療及門診追蹤即可。
 基隆醫院心臟科醫師蔡泉財表示,心導管檢查是心臟科常見的侵襲性檢查,其危險性小於千分之一,病人在局部接受麻醉後,醫師在手的橈動脈置入血管鞘,將導管送至冠狀動脈中,以便注射顯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出來,了解心臟血管狹窄的位置及嚴重程度,由醫師專業判斷建議置放血管支架或繞道手術,一般術後在醫院觀察一至兩天即可出院。
 蔡泉財表示,心導管是相對安全的檢查,病人在心導管進行的過程中幾乎都不會有任何的不適,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只有局部麻醉,都保持清醒,且大多可在一至兩個小時內完成,大部分病人術後住院觀察一晚後,若無不適或併發症,即可出院返家休養。
蔡泉財呼籲做完心導管治療後,病人仍需依照醫師的處方規律服藥並少吃高膽固醇食物、戒煙、適當運動、控制血壓及血糖,如此也可減少全身性血管再狹窄的危險。

即時

鵬管處領騎課程超夯 香港車友自費參訓 百名額秒殺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交通部觀光署大...

台灣輕農業加工發展研討 朝陽科大推廣低碳友善耕作受...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朝陽科技大學舉...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