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小蜂病蟲害在台灣各地肆虐,億載金城前黃脈刺桐難逃一劫,落葉枯萎岌岌可危,文化局僱工噴灑藥劑搶救,部分枝頭長出綠葉,防治蟲害似乎有些成效,不過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
刺桐樹別名雞公樹、梯估,花期在每年三、四月,開花時樹葉會全部落光,盛開火紅色的花朵。平埔族先民將刺桐樹視為年樹,春天刺桐樹開滿紅花,夏天則是綠葉遮蔭,秋天葉片泛黃,呈金黃色,冬天葉落,僅剩枯枝,以刺桐樹一年四季的變化作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曆法。
億載金城前黃脈刺桐綻開紅色花朵,與紅磚石的城門相輝映,曾是當地景觀指標,這幾年遭釉小蜂蟲害,昔日的美景不再。
台灣各地的刺桐樹紛紛遭到荼毒,元凶是一種體型微小、肉眼不易觀察的釉小蜂,牠只侵襲刺桐屬的樹木,導致樹葉捲曲變型,無法行光合作用,受害的植株布滿蟲癭組織枯死。目前較有效的是使用「益達胺」系統性農藥,讓釉小蜂變笨無法回巢,懸掛黏蟲板則是最普遍的防治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