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副局長葉匡時昨天主持「高雄產經顧問諮詢團大會」時指出,武漢肺炎疫情造成許多產業改變原有運作模式,例如外送經濟、宅經濟及「無接觸」的模式趁勢崛起,業者應思考商業模式的創新,透過法人、學界,以地方的輔導案,爭取中央的研發、建置補助案,提升高雄產業暨相關服務支援附加價值。
因應疫情對產業造成的衝擊,高雄市經發局昨天邀集高雄港都上市櫃協會、工商建設研究會等產業公協會、法人智庫、政府與學校代表等約二十位專家學者召開「高雄產經顧問諮詢團大會」,並由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於線上與經發局長伏和中共同主持。
伏和中表示,疫情對台灣產業造成影響,其中,金屬、石化、電子零組件、半導體、服務業佔高雄總銷售額近七成,對此,中央推出紓困計畫,高雄市政府也針對相關產業提出「防疫紓困大補帖」方案,鏈結中央資源加碼給予廠商補助。
專家建議市府應為產業模式改變預作準備,可提供免費線上課程讓民眾使用、針對中央發放之振興抵用券進行加碼,並成立專家輔導團、印製紓困手冊等,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申請,針對企業之投資辦理退稅,鼓勵房東減免租金。
杜紫軍建議短期應以紓困為主,協助企業先渡過這一波難關,高市府可善加利用高雄銀行的資源,另振興期間可協調相關局處爭取中央計畫,尤其是五G實證場域等相關資通訊產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