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基金會進行布產業調查,鑑於台南布產業上游興盛、下游沒落,西市場即將完工之際,建議市府相關單位結合布文化和創意族群,創造主題商業經營,和周邊的西門淺草青春新天地市集及正興街文青風格結合,創造出一個結合傳統、流行、創意的多種特色的創意布主題商圈。
根據基金會訪查,一九二0年代,紡織成衣相關行業中以吳服和洋裁工廠最多,延續清朝針街、鞋街、草花街的十字街範圍,範圍集中於本町三、四丁目與周圍的錦町、大宮町,西門町和永樂町主要為棉布行和染布工廠。
後布行業的種類逐漸多元,除原吳服和洋服店外,開始出現針織成品、襪子、蚊帳、大衣等商品。林百貨落成、淺草商場也完工,專門販售日用廉價品,相關行業如縫紉機械、毛系手藝材料等雜貨販賣店也出現,許多布商投入織布產業,女性不再只顧家,洋裁和縫紉成為女性謀生的另一片天。
二00五年時,台南還有五百家紡織廠,如今有營業的沒剩幾家,有織布廠但無成衣廠。基金會調查發現,台南仍有不少傳統店家和紡織加工廠,分布在民權路、西門商場、文南社區甚至是工業區等城市空間,建議應導入符合新市場需求的商品與行銷資源,為沉寂已久的布產業注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