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哭鬧排草莓便 確診腸套疊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剛滿週歲男嬰日前晚餐後一陣一陣哭鬧,安撫後可睡著,但過一陣子醒來又開始哭,餵奶卻吐出來不想喝,肚子也發脹。醫師打開尿布發現是暗紅色有如草莓果醬的大便,懷疑是腸套疊;超音波檢查,確定是小腸末端套入大腸,緊急手術復位,所幸並無壞死。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醫師林昊諭表示,腸套疊俗稱大腸包小腸,即小腸末端套入大腸造成腸阻塞,嚴重甚至會造成小腸缺血壞死。腸套疊可能發生在大人或兒童身上,兒童的腸套疊好發在7個月到2歲間,引起的原因尚未明確,大部分是沒有病灶導引點,如果是5歲以上兒童出現腸套疊,就要懷疑可能是腸道息肉、腫瘤、梅克爾憩室的所造成的病灶導引點。
 林昊諭說,兒童的腸套疊初期以間歇性腹痛表現,家長若無警覺,延遲就醫可能出現小腸缺血壞死的合併症,小兒科醫師若是看到含組織滲液像果醬一樣的血便就會強烈懷疑是此疾病。
 腸套疊的治療可以採灌腸復位或手術復位。臨床上一般會先採用顯影劑灌腸復位的方法,把小腸推回去,這種治療方式有8成的成功率,治療成功之後約有1成的復發機率。如果腸套疊已經合併血便症狀或灌腸復位失敗,就應手術治療,手術復位後需確認小腸有無壞死,小腸局部如果有壞死則必須切除。以往手術治療之後約有3%復發機率,現在則加做固定手術以減少復發率。
 林昊諭提醒,家長平時需注意小兒如果出現間歇性哭鬧不停,吐奶肚子脹時,應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腸套疊。

即時

伊森三重奏醫院獻藝 樂來樂療癒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音樂可使病人得...

宣導兒童發展篩檢 蔣萬安分享育兒經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守護台北市兒...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