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迷你身形隱身雜草 台灣最小野生蘭「綬草」清明現蹤

台灣最小野生蘭「綬草」清明現蹤,花的纏繞方向並不完全相同,有些是右撇子,有些是左撇子,並由底部向上逐漸開花。(北市工務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俗稱清明草的「綬草」是平地最小的蘭花,一般都是清明節前後才開花,台灣野生綬草已非常罕見,除關渡自然公園近年致力復育,台北市部分公園、學校綠地及城市周邊的河濱公園仍可見芳蹤。
 綬草的花序如綬帶一般,故得名;綬草是蘭科綬草屬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地生蘭,也是台灣最小的平地野生蘭,一般株高約十三至五十公分,花梗有葉狀鞘,莖直立盤旋,這也是其屬名Spiranthes的來源,由希臘文的speira(螺旋)與anthos(花)二個字所組合,而這招牌的螺旋花序,也讓它有龍抱柱、紅龍盤柱、一線香等別名,另其肉質根貌似人蔘,故也常被稱作盤龍蔘。
 台北市府工務局長林志峰表示,綬草偏愛陽光充足,微濕的環境,因為它需生長在具有良好保水性的土壤,所以如果使用排水良好的土壤,則需要經常給予澆水。此外,由於綬草野性很強,因此與其他草一起種植才會有較良好的效果。
 綬草生長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綬草的特殊花序是由數十朵的粉紫色或白色小花呈螺旋狀且整齊迴繞在一起,如神話傳說的紅龍一般盤繞在花莖上,花的纏繞方向並不完全相同,有些是右撇子,有些是左撇子,並由底部向上逐漸開花,花期四至八月,耐寒也耐熱。
 據說綬草可作為中藥,但近年來因受到人為採集及環境破壞影響,已越來越難在戶外看見綬草的蹤影,亟需我們一起保護,讓它持續地在這土地上繁衍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