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整體造型工作的內埔女青農陳詩佩,返鄉接續父親耕作的鳳梨田,從冷氣屋走到炎熱的鳳梨田,曾經掙扎,但下定決心超越長輩的栽種技術,把鳳梨香甜美味延續。
三十八歲的陳詩佩,六年前因父親健康因素放棄造型師工作,回鄉接下父祖輩打造的百公頃「鵬」鳳梨世家。
從冷氣房走到太陽下,起初很不適應,但決定了總要撐下去,她指出,倒不是種鳳梨能賺很多錢,而是從年輕時就跟父親在鳳梨田工作的幾十個工人可能從此失業,幾十個家庭經濟可能受影響,因此她必須挺身而出。
陳詩佩除了請教一些專業人士外,她努力做試驗,針對施肥及用藥摸索出一套管理模式,而且不同土壤環境方法也不一樣,她也參加屏東農業大學,認識更多夥伴互相學習,讓她在務農的路上不孤單。
從阿公時代種鳳梨到她接手已超過一甲子,雖然父親交給她百公頃的鳳梨田,因業主的政策改變,陸續收回土地,她被迫轉移陣地,現在高雄、屏東內埔等地陸續承租約三十幾公頃,將近七個基地,從十一月份就陸續採收,分批收成產期可到六月份。
陳詩佩的經營模式以內銷為主,所以每顆鳳梨都將近熟成才採收,她指出,內埔龍泉一代紅酸土壤是全台最有名的鳳梨山,肥培管理加上氣候、水質、陽光充足及有效管理,品質超越祖傳更具風味。她所種的鳳梨也申請到產銷履歷驗證,保證安全衛生健康,陳詩佩更把新鮮鳳梨開發各種加工品,讓消費者選擇更多元,也讓祖傳的鳳梨產業更加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