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水鳥保護區周邊水域六日出現水母大軍,從斑點特徵及色澤,推測是端鞭水母,又稱為四草水母。不必到海洋博物館,遊客們近距離目睹水母在水中浮浮沈沈,大呼驚奇,受日照折射影響,清晨及傍晚為最佳觀察時段。
民國九十一年首次在四草水鳥保護區發現端鞭水母,前台南市長許添財為它命名「四草水母」,這幾年陸續在四草魚塭、原台碱安順廠海水貯水池、鹿耳門溪、四草湖發現,證明台江水域適合端鞭水母生長繁殖,數量及棲地領域逐年擴大。
水母的繁殖方式十分特殊,雄性水母排放精子與雌性水母的卵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雌性水母排出長成「浮浪幼蟲」,著生於水草或其他基底上成為「花蟲體」,花蟲體屬於無性世代的個體,成長一段時間會以橫裂分出許多碟狀體,形成小水母。
四草水鳥保護區周邊水域出現白色漂浮物體,遊客直呼「水母」耶,紛紛拿起手機拍照PO上網。國內海洋學術團體研究水母的資料不多,以往台灣海域每三年就有機會看到水母大量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