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水鳥保護區因兩年前的0823豪大雨淹了一個多月,保護區內的安順鹽場瓦盤鹽田淹更久,不僅覆蓋一層泥漿,更孳生「似殼菜蛤」,形同廢墟。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恢復昔日鹽田文化,聘請退休老鹽工修復,重現鹽山的風貌。
安順鹽場為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個製鹽工業區,二次大戰末期,安順鹽場成為美軍攻擊的目標,鹽場內運河、碼頭、鹽場辦公室及碼頭附屬設施逃過砲轟,仍保存良好,是台灣近代史重要的產業遺址。
晒鹽是一項靠天吃飯的產業,但0823豪大雨造成四草水鳥保護區淹大水,淹了一個多月,安順鹽場瓦盤鹽田也難逃厄運,更孳生似殼菜蛤,形同廢墟,根本無法晒鹽。
台管處大力推動安順鹽場復曬計畫,除了築堤調控水位,結合退休老鹽工楊丁在的經驗智慧,包括抽水、人工清除似殼菜蛤、整理鹽田、晒滷水等步驟,花了約半年時間才修復鹽田,過程十分艱辛。
安順鹽場有大蒸發池、小蒸發池、蓄滷池、鹽滷池及結晶池,重現鹽田風貌,一池一池蒸發,去年十二月初產出鹽田修復後的第一堆鹽,天公不作美,一場冬雨將鹽工們的成果化成一灘水,事隔三個多月晒出第二堆鹽,不到兩天又被一場雨搞砸。
楊丁在指出,晒鹽是一項靠天吃飯的產業,無法怨天尤人,依昔日的晒鹽經驗,台南地區從農曆十一、十二月至隔年的五、六月期間最佳時段,四月初晒出第三堆鹽,預計產量增多後,將配合台江國家公園等單位舉辦曬鹽體驗活動,才會開放民眾體驗曬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