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肥大症病程慢易忽略

台大醫院18日呼籲,肢端肥大症只要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將可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呼籲有相關共病者或民眾出現類似症狀,應盡快就醫。 (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醫師指出,肢端肥大症的疾病進程較慢,短時間內通常難以察覺,平均延誤診斷時間5~7年不等,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若出現額頭變寬變高、鼻子變大、腳增大導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越穿越大等相關前兆,應就醫診治。
 台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天鈞表示,肢端肥大症是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起因於患者腦下垂體分泌生長素的細胞出現增生或腫瘤所致,據流行病學統計,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每年新增3~4個新病例,台灣每年平均新增約60個新病例,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上下。
 張天鈞說,肢端肥大症造成生長激素過量後,會進一步導致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濃度上升,因此該病症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外貌會出現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常見症狀包括額頭變寬變高、顴骨變高、鼻子變大、舌頭變大、嘴唇變厚、齒縫變寬、下巴前突等。
 患者也會出現手腳增大導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越穿越大、無法做精細動作等;部分患者則會因肢端肥大症導致出現聲音低沉、經常性頭痛、呼吸困難、視野變窄、陽痿、過早停經等。
 台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施翔蓉指出,由於肢端肥大症的疾病進程較慢,短時間內患者通常難以察覺,使得警覺性降低而未能及早就醫,平均延誤診斷時間約為5~7年。
 由於確診多是在罹病後數年,許多患者確診時會併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頭痛、關節炎、甲狀腺腫、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嚴重。患者若延誤就醫過久且未能正確治療,預後情況恐較不樂觀。
 張天鈞提醒,肢端肥大症只要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將可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呼籲有相關共病者或民眾出現類似症狀,應盡快至內分泌科新陳代謝科或神經外科就診。

即時

蚵農損失慘重 黃麗招代請命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蚵品質佳,...

陳秋萍爭Ubike第三人責任險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Ubike...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